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立故宮博物院

增加 3,76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國立故宮博物院'''<br><img src="https://www.travel.taipe…”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國立故宮博物院'''<br><img src="https://www.travel.taipei/image/63465/1024x768"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travel.taipei/image/63465/1024x768 原圖鏈結]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19 圖片來自travel.taipei]</small>
|}
</div>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為[[台灣]][[臺灣博物館列表|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台灣八景|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美术史|中國藝術史]]與[[汉学|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曾位列2015年[[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列表|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br>

== 輾轉遷移 ==
=== 成立 ===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政务官|特任官]],視同[[部長|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市|北京]])[[故宫|紫禁城]][[朝廷|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朝廷|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
=== 抗日戰爭 ===
後來因為[[抗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市|南京]]和[[四川省|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於[[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
=== 第二次國共內戰 ===
隨後[[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二次國共內戰]]衝突導致時局再陷動盪。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在1948年11月10日決定遷往臺灣。
=== 遷往臺灣 ===
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 典藏 ==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沈阳故宫|盛京行宮]]、[[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避暑山莊]]、[[颐和园|頤和園]]、[[香山公园|靜宜園]]和[[北京國子監|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部分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金文|銘文]]的[[中國青銅器|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5,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為每3個月定期更換。鑑於書畫作品有機材質脆弱,為延長保存壽命,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別從蒐藏的13,684件冊書畫作品中,揀選1368年以前在[[美术史|藝術史]]上有代表性的57件繪畫和13件冊書法,嚴格限制每回展出時間不能超過一個月,且相隔至少3年才能再度展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