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教宗国

增加 5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起源 ==
 [[File:Vasi-Lateran教宗国2.jpg|缩略图|thumb|250px|left| 拉特兰宫,罗马 [https://www.bilibili.com/read/error 原图链接] 会最早的地产之一宗国]]
在[[基督教]]的早期,教会处于非法状态,直至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期方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也是在此之后,由于罗马皇帝和贵族的捐赠,基督教会的财产得以飞速增长。君士坦丁大帝将[[拉特朗宫|拉特兰宫]]赠给教会,这成为教会最早收到的一笔重大捐赠。
== 丕平献土 ==
 
[[File:丕平献土1.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11F116&sign=ckwckbiooi&url=http%3A%2F%2Fwww.wendangwang.com%2Fdoc%2F2ca654adc73f0f6f7a85f5e9%2F7&bakfurl1=http%3A%2F%2Fwww.wendangwang.com%2Fdoc%2F2ca654adc73f0f6f7a85f5e9%2F7&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81585073036%26di%3Dcd102d3ccb740bfe38bef5ad60bf359c%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m.wendangwang.com%252Fpic%252F2ca654adc73f0f6f7a85f5e9%252F7-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丕平献土]]
751年,东罗马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王国之手。罗马地区(此时已经发展为罗马公国)彻底切断和东罗马帝国的联系。教宗[[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伦巴底人的威胁。司提反采取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包括批准后者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而自立为王。司提反还封丕平为罗马贵族。
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从另一方面解决教宗国法律地位的难题。查理大帝死后,其帝国在9世纪分裂为三部分。虽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以法兰克国王直系继承人自居的历代[[法国国王]]往往宣布自己为教廷的世俗保护者,甚至将教廷和教宗由罗马搬迁至[[亚维农]],但是在欧洲却不再有哪位皇帝或国王可以以法兰克帝国唯一继承者的身份对教宗国提出宗主权要求。
[[File:Karte kirchenstaat Chinese.jpg|thumb|200px|left|早 == 查理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时 的教皇国领土,约800年]][[File:Amiel - Pepin the Short.jpg|thumb|150px|left|矮子丕平]][[File:Sylvester I and Constantine.jpg|thumb|250px|none|“君士坦丁献土”]]{{clear}}==
== 查理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File:Charlemagne-by-Durer查理大帝1.jpg|缩略图|thumb|left|180px| [https://baike.baidu.com/pic/%E6%95%99%E7%9A%87%E5%9B%BD/2158336/0/d52a2834349b033b1e8ecdf519ce36d3d539bd9e?fr=lemma&ct=single#aid=0&pic=d1e312f4e3a140ac7609d7f5 原图链接] 查理大帝]]
罗马教会和法兰克人的合作在800年达到顶峰。在此之前,像东方的君士坦丁堡教会一样,罗马教宗和罗马教会要听从东罗马皇帝。教宗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认为是上帝在人间的宗教事务代表,而罗马(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世俗事务代表。基督教会和人民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即罗马皇帝<ref>James Bryce:The Holy Roman Empire, p104</ref>。
每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想将其权力施展到意大利时,就要和教廷及教宗国发生冲突。皇帝对教宗的控制在[[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三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亨利三世于1046年赴意大利,废黜反对他的教宗[[额我略六世]]。德国人[[克莱孟二世]]被选为新教宗,并为亨利三世加冕。亨利三世一直掌握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
[[File:Heinrich 4 g.jpg|thumb|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亨利四世 ]] 。教廷与帝国的冲突在他在位时期达到顶峰]] 
1073年4月21日,[[亚历山大二世 (罗马教宗)|亚历山大二世]]去世,[[额我略七世]]被选为教宗,他主张教权高于皇权,教宗与神圣罗马皇帝之间的冲突,在他与亨利三世的继承人亨利四世之间延续。1076年,额我略七世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此后发生有名的[[卡诺莎之行]]。一直到1198年教宗[[诺森三世]]成为教宗,教宗权利达到最大化,可随意废立皇帝,成为高于皇权的象征。
至文艺复兴时期,伦巴底和托斯卡纳地区的众多意大利城市已经脱离其主教和神圣罗马皇帝而独立,成为较强大的城市共和国(比如威尼斯、佛罗伦斯、比萨、锡耶纳、米兰和热那亚),这些国家的市民基础是安分的、勤奋的工匠,在他们之上有一个富裕的、从事商业的中产阶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使这些共和国积累大量财富。但是,在教宗国,尤其是在罗马城里,缺乏这样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
 
[[File:教宗国3.jpg|缩略图|thumb|200px|[http://zuowwn.tuxi.com.cn/viewtsg-16-0403-21-10429244_547618586.html 原图链接]教皇国领土扩展]]
由于长期的荒废,教宗国的核心——罗马所在的拉齐奥地区——土地不能得以利用,物产贫瘠;罗马的位置不好,不利于经商;它也没有工业,没有什么可以生产的货物,也没有市民或中产阶级。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军人阶级(包括古代贵族的残余);僧侣阶级;以及下等阶级(主要是贫穷的平民)。
==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
[[File:PapalStates1700.png|250px|left|thumb| 教宗国 (绿色) 在1700年的最大领土范围,包括在南意大利的飞地[[贝内文托]]和[[蓬泰科尔沃]],以及在法国南部的[[沃克吕兹省]]和[[亚维农]]。]]
到18世纪末,归于教宗名下的领土疆域达到颠峰。这些土地包括[[拉丁姆]](即今日的[[拉齐奥]]地区)、[[翁布里亚]]、[[马尔凯]],向北囊括拉文纳、费拉拉、[[波隆那]],直抵罗马涅地区。在南方,教宗在[[那不勒斯王国]]拥有两块[[飞地]],即贝内文托和蓬特科沃。在法国,教宗拥有阿维尼翁城和[[罗纳河]]以东的领土[[维奈桑伯爵领地]]。
== 意大利民族统一战争 ==
[[File:Military flag of the Roman Republic (19th century).svg|thumb|right|200px|1848年革命中的“罗马共和国”旗帜]]
拿破仑战争标志着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意大利]]、[[德意志]]等族的民族意识被唤醒,意大利人要求民族统一的呼声日高。但是,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意大利恢复昔日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且北部的伦巴底、威尼斯等地区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
[[File:Popepiusix庇护九世1.jpg|缩略图|thumb|left|180px| [https://baike.baidu.com/pic/%E6%95%99%E7%9A%87%E5%9B%BD/2158336/0/d52a2834349b033b1e8ecdf519ce36d3d539bd9e?fr=lemma&ct=single#aid=0&pic=346bd85cd12ad800fbf2c0f3 原图链接] 庇护九世]] 
1848年,欧洲爆发[[1848年革命|自由主义革命]],其首先发起地点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
== “梵蒂冈囚徒”与拉特兰条约 ==
[[File:RomaPalazzoQuirinale.JPG|thumb|[[奎里纳尔宫]],原[[宗座宫殿]],后为意大利王宫,今为[[意大利总统府]]]]
在攻陷罗马城之前,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意大利王国曾经提议以[[台伯河]]为界,将河西“[[利奥城墙]]”以内的西半部罗马城保留给教宗,并允诺教廷可以在此城内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这个提议遭到庇护九世的拒绝。
129,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