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機器人吸塵器

增加 3,80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圖片名稱…”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圖片名稱 </p>
|-
|<cente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 > </center>
<small>圖片說明<br>[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

'''兩字'''    描述<br>

'''兩字'''    描述<br>

'''三個字'''   描述<br>

'''三個字'''   描述<br>

'''四個字題'''  描述<br>

'''四個字題'''  描述<br>

'''五個字題目''' 描述</small>
|}
</div>
'''機器人吸塵器''',又被稱自動打掃機、自動吸塵機、[[智能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等,用於打掃家裡環境。其原理為[[自動化技術]]機身,搭配有集塵設施的[[真空吸塵]]裝置,由機身內置的[[微處理器]]控制路徑行走,加上人工使用毛刷或是抹布、除塵紙打掃,達到更好的居家自動打掃效果。

== 歷史 ==
第一款量產自動打掃機是由瑞典品牌[[伊萊克斯]]於1997年引入,曾在英國[[BBC]]電視台的科學節目,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中介紹。
英國品牌[[戴森公司]]於2001年推出名為[[DC06]]的自動打掃機,因價格過於高昂,並沒有推出市面。
美國品牌[[iRobot]]在2002推出[[Roomba]],原本預計生產10,000至15,000部,發售後大受市場歡迎。此後,多家公司陸續推出不同型號的自動打掃機。

== 概述 ==
自動打掃機的機身是以圓形為主,多設計得細小及扁,以方便能進入細小空間及傢俱底部。使用[[充電電池]]推動,以遙控器、或機身上的面板操控。設定時間預約打掃,幾乎所有型號在電源將用盡時自行返回充電器充電。

運作時以特定的路線模式行走,走動間同時開動內置的吸塵機及掃,將地方的灰塵吸除。行走時能自動偵測及避開障礙物,例如碰到牆壁時會自動轉向,防止墜落功能,以避免摔落梯間等地方。部分較早期機型缺少部分功能,現在已慢慢普及。

== 構造及原理 ==
自動打掃機為一移動裝置,在移動的同時清潔地面。

=== 行走 ===
行走推動方式大部份為二輪推動,較少使用[[履帶]]的設計。

行走路線的方式有很多,最普遍的是類似首先為IRobot採用的既定預置模式,微處理器根據[[預置程式]]用最簡單的法則走行,例如圓形行走、、隨機行走碰到障外物後稍為改變移動角度等,這設計是基於身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及iRobot的[[首席技術長]][[Rodney Brooks]]提出的理念:機器人要像昆蟲一樣,用簡單的[[處理基制]]應對問題。

有些設計有自身的[[導航功能]],讓自動打掃機知道現在處於家中的哪一位置。

也些有採用[[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通過[[感測器]]在行走中得出四週的地圖,推算自身位置,並規劃[[清潔路線]]。使用的感測器有[[影象傳感器]],有[[激光測距掃描]]。
2010年2月,[[Neato Robotics]]推出的[[XV-1]]就是使用此系統,以[[激光測距儀|激光距離感應器]]作360°掃描出二維地圖,規劃出高效率的清潔路線。
Dyson的Dyson 360 Eye,還能判斷那些位置未清潔過。

偵測障礙物的感測方式有[[接觸式]]傳感、[[紅外線]]感測、[[超音波]]感測等。[[接觸式]]傳感的缺點是碰到障礙物會發出額外的噪聲。
當感測到碰到有障礙物時,微處理器會轉向改變行走向方,避開障礙物。為防止在樓梯間高處掉下,前方底部有感測器探測地面情況,能避免從高處掉下。

自動打掃機仍然會因複雜環境而被困住,這時自動打掃機會以閃燈、聲響、語音來求救。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