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能高越嶺

增加 6,94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能高越嶺.jpg|thumb|230px|有框|右| [https://blog.xuite.net/lee325/mountain/477303011-%E8%83%BD%E9%AB%98%E8%B6%8A%E5%B6%BA%E5%8F%A4%E9%81%93%E8%A5%BF%E6%…”
[[File:能高越嶺.jpg|thumb|230px|有框|右|
[https://blog.xuite.net/lee325/mountain/477303011-%E8%83%BD%E9%AB%98%E8%B6%8A%E5%B6%BA%E5%8F%A4%E9%81%93%E8%A5%BF%E6%AE%B5%E3%80%81%E5%A5%87%E8%90%8A%E4%B8%BB%E5%B1%B1%E5%8D%97%E5%B3%B0%E3%80%81%E5%8D%97%E8%8F%AF%E5%B1%B1%E2%94%80%E5%8D%97%E6%8A%95%E7%B8%A3%E4%BB%81%E6%84%9B%E9%84%89]]]

'''能高越嶺'''道橫跨能高與奇萊山系間的[[中央山脈]]東西兩側,原是[[賽德克族]]原住民遷徙及交通貿易的社路。日據初期,日人為開發獲取內地資源、並進一步確保對山區的控制,遂於1907年(明治40年)由當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提出「五年計畫理蕃事業」,展開設置圍堵原住民的隘勇線系統。「太魯閣征伐戰」事件後,為考量「利於蕃地開發與蕃人撫綏」,日人便開始研議開鑿能高越嶺警備道路。

1915年(大正6年),花蓮港廳與臺中州廳分別修築花蓮初音至[[中央山脈]]主脊的東段路線與南投霧社至中央山脈的西段道路,全長合計81.2公里(東段48.6公里、西段32.6公里)。此段越嶺道於隔年(1916)完工,並於道路沿線設置16個駐在所,命名為「初音奇萊橫斷道路」,亦即能高越嶺線的舊道。

能高越嶺線舊道一直沿用到1925年(大正14年),因鑒於東段道路所經的山區海拔太高(最高點的聯帶山鞍部海拔為3,307m),冬季經常積雪、難以通行,於是當時的花蓮港廳遂重新修建越嶺道東段部份路線。

廢除聯帶山至奇萊溪畔的路段,改往南面山坡下修約四、五百公尺的海拔高度,形成後來穿越能高主、北峰間鞍部(2,802m)的路線(完成後總里程數亦縮短為76.8公里)。
新線完成後,隨之將曲水、萬兩林、天長山、奇萊溪、朝日、森中、聯帶山等警官駐在所廢除,並新設東能高(檜林)、奇萊、坂邊(磐石)、桐里等駐在所,即是現今大家所熟悉的能高越嶺道。


1950年時期後,能高越嶺道進入所謂的保線路時期,延續[[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於1944-1945年期間東電西輸的努力,在當時臺電總工程師[[孫運璿]]的指揮監督下,進行鐵塔組立、越嶺人行步道拓建、及電話線路架設等三大工程。東西向輸電聯絡線路於1953年9月竣工,共計完成兩大輸電回路、300多座電力塔、60公里的獨立電話線及93公里的保線巡視路,使全臺東西電力系統得以相連,對[[臺灣]]西部工業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提昇有極大貢獻。為紀念這項工程創舉,臺電公司特別在能高鞍部設置紀念碑,碑上並有當時總統蔣介石「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的題字。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是一條兼具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的歷史道路,行走其間除可欣賞名山百岳、山巒谷壑、高山草甸、雲海嵐靄、鐵杉巨檜、時季花海、清溪高瀑、雲瀑之勝與豐富的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之美外,日據時期的警備道路、昔日的駐在所(尾上、能高、東能高)、當年的木炭窯,以及慶祝[[臺灣]]東西向輸電線路完工的光被八表紀念碑等,均提供了登臨者憑古弔今的最佳歷史見證。
<ref>[https://www.ecoshintour.com/blog/nenggao/ ]原森旅行網</ref>

==東段==

'''能高越嶺'''道全長26.5公里,越嶺道里程數計算是以西段南投屯原登山口(0公里)開始,至東段登山口26.5公里處為步道終點,而光被八表碑位於越嶺道15.5公里處,是越嶺道經中央山脈的越嶺點,也是越嶺道西段與東段的分界點。
故能高越嶺道東段是指從東段登山口海拔1582公尺至光被八表碑海拔2787公尺,全長11公里,海拔爬升1205公尺,途中經五甲崩山、檜林保線所及上檜林吊橋等路段。

==行程建議==

利用三天兩夜走完全段, 沿途可觀賞壯麗自然景觀及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

第一天由西側屯原登山口起登,沿途經富士見駐在所遺址、雲海保線所、尾上駐在所遺跡、松原駐在所遺址、松原木炭窯遺跡及能高瀑布等景點, 夜宿16公里處之天池山莊,海拔 2860 公尺 。

第二天往東續行
經[[中央山脈]]越嶺點, 可以看到寬闊的高山[[箭竹]]草坡與光被八表碑,再下行能高越嶺道東段,此段風景相當壯麗,經過跨越丸田溪的上檜林吊橋 ,之後古道穿行在檜木森林中 ,輕鬆地到達原為東能高駐在所的檜林保線所。檜林保線所附近步行於溫帶闊葉林,以之字路緩緩下降至五甲崩山高繞起點,上升兩百公尺公尺後即達山頂,展望良好時可清楚看見奇萊連峰 。五甲崩山位於能高北峰東稜稜尾,因丸田溪與柴田溪在此匯流,強大的侵蝕力造成劇烈崩坍,原本橫越五甲崩山的能高越嶺道已無跡可循,故在此是利用台電乙線保線路高繞過五甲崩山下至東段登山口, 能高越嶺道全段至此共 26 .5 公里。

台電保線道奇萊路是越嶺道東段的連外道路,奇萊路至東段登山口總長19公里,然而在奇萊路5.5公里處嚴重崩坍,故目前車輛無法通行需再走一段約9.5公里的距離至奇萊路5.5公里故下到登山口後續走約5公里經萬善堂後在奇萊山莊,宿營一晚第三天從奇萊山莊離開,走過 1.2公里之天長隧道至行車終點奇萊路5.5公里處結束步行程。

第二 、 三 天的行程幾乎為下坡, 然而越嶺道東段加上奇萊路車輛無法通行的。

最好是在出發前向銅門派出所了解道路開放情形 。
<ref>[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Trail/RT?typ=3&tr_id=066 ] 台灣山林悠遊網</ref>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Bldgm5TRU }}
全台最受歡迎之越嶺道-能高越嶺古道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p9lwMUquI }}
【MIT台灣誌 #411】逆風而行能高越嶺 踏雪競攀奇萊南 part1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9ljDb_G95s }}
奇萊南華之能高越嶺古道西段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IsYSr-KG8 }}
20181103能高越嶺西段|奇萊南峰|南華山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hPACm4ZoM }}
能高越嶺古道1-屯原登山口
==外部連結==
*[https://blog.xuite.net/lee325/mountain/477303011-%E8%83%BD%E9%AB%98%E8%B6%8A%E5%B6%BA%E5%8F%A4%E9%81%93%E8%A5%BF%E6%AE%B5%E3%80%81%E5%A5%87%E8%90%8A%E4%B8%BB%E5%B1%B1%E5%8D%97%E5%B3%B0%E3%80%81%E5%8D%97%E8%8F%AF%E5%B1%B1%E2%94%80%E5%8D%97%E6%8A%95%E7%B8%A3%E4%BB%81%E6%84%9B%E9%84%89 blog.xuite隨意窩 ]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Trail/RT?typ=3&tr_id=066 台灣山林悠遊網 ]
*[https://www.ecoshintour.com/blog/nenggao/ 原森旅行網 ]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46808 行政院農委會]
*[http://www.yx.com.tw/2019/E2-d2.htm 野訊登山網]
==參考資料==
{{Reflist}}
3,0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