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660
次編輯
變更
浑源彝器
,→“衣锦还乡”的文物盛宴
==“衣锦还乡”的文物盛宴==
2018年12月25日,位于 [[ 大同 ]] 御东新区的 [[ 大同市博物馆 ]] 内,暖意涌动。简短而热烈的开展仪式后,观展者进入一楼的临展厅争睹浑源彝器真容。95载离别遥望,而今咫尺相顾,这些第一次回“家”的“游子”静默在陈列柜内,向世人“讲述”着那些青铜铸造的东周往事、那些历经颠沛流离的传奇沧桑、那些惊艳寰宇的璀璨荣光。站在陈列柜前,来自大同市实验小学的“小导游”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员阿姨的介绍,在与文物的对视中,这些风华少年感知着历史的温度,沐浴着数千年前吾土故国大地上的文明之光。
本次展览展出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的60余件精美青铜器及大同市博物馆馆藏的36件(套)文物,其中,包括10件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李峪青铜器和9件大同博物馆馆藏的李峪青铜器精品。展览分为“牺尊将将,重宝回乡”“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修尔车马,弓矢戎兵”“钟鼓喤喤,磬筦将将”“之子于归,宜室宜家”5个部分进行展示,展览持续至2019年3月6日。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 牺尊 ]] 于2019年1月29日至2月17日在大同博物馆展出。
这将是牺尊第一次离开上海博物馆在国内展出。中国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商代,第二个出现在 [[ 春秋战国 ]] 。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李峪的各种精美青铜器,就属于第二个高峰期,而其中的牺尊,则是这个高峰期的代表性杰作。
牺尊高33.7厘米,长58.7厘米,张口、鼻穿环、两耳直立、两角成弧形向前。颈、背、臀部各有一圆孔,牛腹中空,造型在中国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纹饰既有 [[ 兽面纹 ]] ,也有 [[ 动物纹 ]] ,这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也比较少见。2004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上海博物馆和巴黎吉美博物馆互换青铜重宝展览。吉美博物馆送出的是 [[ 象尊 ]] ,也是我国流失的文物,代表的是中国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而上海博物馆送出的,就是牺尊,代表着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牺尊的价值,从中可窥一斑。
上海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青铜器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而其中的浑源彝器是重要的典藏,牺尊更是被奉为镇馆之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