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油画

增加 4,61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油画,油画作为一绘画技术,早在明朝就已由欧洲传到中国,在宫廷的圈子内绘制皇族、显贵人物肖像。一百多年来,油…”
中国油画,油画作为一绘画技术,早在明朝就已由欧洲传到中国,在宫廷的圈子内绘制皇族、显贵人物肖像。一百多年来,油画艺术跟随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油画的发展。中国油画百年也正是中华民族时代发展的缩影。

中国油画历来有“本土说”与“外来说”之争。“本土说”者,以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为佐证,说中国二千多年前就有用“油”绘画的历史。“外来说”者认为,油画是欧洲十五世纪荷兰画家休伯特·范·艾克与扬·范·艾克两兄弟所发明,或者说是他们最早使油画趋于完善,然后广泛应用,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种。

从材料及技法上看,中国的油绘与西方的油画,在初始时有相似之处,而从它们的造型观念、技法及功能发展来看,两者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国的油绘以实用为目的,附在棺椁、器具、梁枋等实物上作装饰,向工艺美术发展。西方的油画则逐渐走向纯绘画的领域。

==发展历史==

===中国油画第一人===

最早出国学画而真正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是李铁夫,他在1887年到了美国,著名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门下学习肖像画。李铁夫的油画已经完全脱离了早期中国油画不中不西的境界,具有相当娴熟的油画造诣,成为早期中国油画艺术水准的标志,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人。

===留洋法日===
主条目:留法中国艺术家和留日中国艺术家
另外,又不少学生留学日本,并在西画教学上发挥了启蒙作用。李叔同于1911年毕业回国,在天津、上海、杭州从事绘画教学。留日油画家的代表人物还包括陈抱一、林达川、关良、许幸之、倪贻德等人。[5]

20世纪开始,留法和留日的学生陆续归国,逐渐汇成有影响力的力量。他们以西方美术教育的模式筹划中国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学,又以西方艺术家的活动方式,改变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生活。他们的油画作品受到知识阶层的赏识,逐渐成为堪与文人水墨比肩而立的艺术品。留学生中的油画家如颜文梁、徐悲鸿、林风眠、方干民、潘玉良、吴大羽等人的作品带有较多的外来文化气息,散发着不受传统文化习规的自由气息。[6]

===隐性的持续探索===

陶咏白在《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一文中指出,在狂热“苏派”的同时,不能忽视一种潜伏的力量,即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顽强性,其表现在老一代油画家对艺术的持续探索。他们多数是学中国画出身,并又出洋留学,对于油画进行过较全面的考察,因此他们并未像对油画所知甚少的年轻画家一般在“苏化”面前盲目追随。虽然他们在带有政治色彩的艺术争辩中一时沉默了,然而并未停止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刘海粟仍然在中、西绘画中大胆创作;林风眠在水粉、水彩中融化著中、西绘画的元素;颜文梁和朱士杰在印象派明丽的光、色中不断探索;吴大羽在抽象写意中寻求着韵味。[1]

==美术教育的发展==

各正规的高等美术学府相继成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南京有南京艺术学院,还有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后改浙江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著名院校。

建国初期,国家选派留学生分批到苏联和欧洲诸国学习美术,如留学苏联的罗工柳、李天祥、林岗、全山石等。在北京,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被邀举办油画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有艾中信、詹建俊、靳尚谊、侯一民、何孔德等人。

==评价==

中国绘画传统对“气韵”的追求贯穿始终,南北朝时期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谢赫对中国画的系统性总结 - 《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气韵生动”便是其中的第一法。绘画中的“韵”所指形神相融而达到的清远、通达之美,故气韵生动之说极具东方文化特色,亦代表了物像与精神实质的结合。民国以来,中国的艺术大师们更是将“气韵”的传达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突破了笔墨的圈囿,运用油画、水彩等媒材创作,笔墨间自然流露生动悠远的气韵。

==参考文献==
113,0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