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甲鰺

增加 6 位元組, 4 年前
分布
體呈紡錘形。吻尖,下頜略突出於上頜。眼大,脂性眼瞼發達,覆蓋整個眼部,僅於瞳孔中央處留下一長縫隙。口大,上頜末端達眼中部之下方。上頜呈帶狀;下頜前方呈帶狀,後方則僅一列;鋤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齒。體被圓鱗,胸部部份裸露。第二背鰭與臀鰭有發達的鱗鞘。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一背鰭第5-7硬棘之下方,全為大型稜鱗,在尾柄處形成一顯著隆起背。第二背鰭與臀鰭前方鰭條皆呈新月型,後天各有6-10個離鰭。體背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緣上方具一黑斑。各鰭淡色至黃色;背、胸及尾鰭較暗色<ref>[https://kmweb.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production_map&id=216 大甲鰺(ㄙㄠ)(學名:Megalaspis cordyla)形態特徵],農業知識入口網</ref> 。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近沿海表层之洄游性鱼。群游性。以小型鱼类为食。
==分布區域==
本魚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紅海]]、[[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印度]]、[[日本]]、[[中國]]沿岸、[[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聖誕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諾魯]]、[[密克羅尼西亞]]、[[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美洲。
6,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