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茲卡病毒感染症

增加 871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 (彎曲條紋) 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臺灣2016年1月出現了首例境外移入病例。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2種蚊子均曾有文獻報導在野外捕捉到帶有茲卡病毒的成蚊,因此確定是病媒。其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 (彎曲條紋) 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ref>[https://www.ptshb.gov.tw/News_Content.aspx?n=84334C1043E211C5&sms=5C5A2981C9F189EF&s=AD47317C6DFE2A39 茲卡病毒介紹]屏東縣政府衛生局</ref>
===性行為傳染===
其他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厭食、腹痛及噁心等。茲卡病毒感染症之症狀與登革熱相似但較輕微,這些症狀通常在3–14天的潛伏期過後開始,症狀持續約2–7天,常會被忽略或被誤認為登革熱。
過去報告多認為茲卡病毒感染症通常不至於造成重症或住院個案,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曾有病例出現神經系統 (如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或免疫系統 (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併發症,近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目前已知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 <ref>[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SWhI5uvKxHfnLTP0-24pbA 疾病介紹-茲卡病毒傳染症]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ref>
==潛伏期==
潛伏期約3–12天。
5. 懷孕婦女如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活動史,或相關暴露史,且於暴露後2週內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暴露史,醫師將進行通報並採檢送驗,必要時會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以瞭解胎兒是否有小頭畸形或顱內鈣化;懷孕婦女若於暴露後2週內無疑似症狀,如有疑慮可請求檢驗,經醫師評估有必要時可採檢送驗。(懷孕婦女之茲卡病毒感染症通報與檢驗流程)<br>
6. 自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離境,應暫緩捐血28天,避免可能造成輸血感染。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2HzWvZyg8o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你/妳為什麼要知道茲卡病毒感染症? (疾管署,201602)}}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wbNhIW8XI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茲卡病毒】預防茲卡病毒感染 孕婦篇(疾管署,2016製)}}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8JQyUgiB4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以中文呈現茲卡病毒(台灣)}}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