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蓋革牟勒計數器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發展'''</big>==
蓋格計數器最初是在1908年由德國物理學家[[漢斯·蓋格]]和著名的 [[ 英國 ]] 物理學家[[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為了探測α粒子而設計的。後來在1928年,蓋格又和他的學生[[米勒(Walther Müller)]]對其進行了改進,使其可以用於探測所有的電離輻射<ref>[https://mulicia.pixnet.net/blog/post/26687365 快樂小藥師 Im pharmacist] </ref>。
==<big>'''結構'''</big>==
==<big>'''特性'''</big>==
施加定電壓到蓋革管時,蓋革放電的終端點均將相同,亦即某一固定正離子密度將需要降低電場強度至低於造成進一步增殖所需的最低值,所以每次蓋革放電均在達到大約相同的總電荷時終止,而不論由入射輻射所形成的原始離子對的數目是否相同,因此蓋革管的所有輸出脈衝均有相同的大小,亦即表示脈衝 [[ 振幅 ]] 無法指出入射輻射的特性。且無感時間較長(100-500μs)對於高計數率的輻射度量較不合適。實際上無感時間和分解時間常交互作用,其中無感時間亦可用於描述真檢器一計測系統(detectorcounting system ),至於復原時間(recovery time)是指 [[ 蓋革管 ]] 從入射輻射的放電作用起 ,致電極周圍的電場回復到放電前狀態時所需的時間,亦即蓋革管回到原始電場而足以產生全振幅的兩次脈衝所需的時間。[[File:無感.jpg| thumb | 300px |蓋革牟勒計數器(Geriger Muller Counter) <br>[http://www.fonnchang.com.tw/Upload/%E8%93%8B%E9%9D%A9%E8%A8%88%E6%95%B8%E5%99%A8%E5%9F%BA%E6%9C%AC%E5%8E%9F%E7%90%86.pdf 原圖鏈接] ]]
==<big>'''應用'''</big>==
1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