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子家训

增加 24,09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作品名称 || 朱子家训 || 作   者 || 朱柏庐- | 作品别名 || 《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作品名称 || 朱子家训 || 作   者 || 朱柏庐-
| 作品别名 || 《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 示例 || 示例
|-
| 创作年代 || 清 || 文学体裁 || 文言文
|}


内容概述
《朱子家训》广为人知的有两个版本:清代朱柏庐著《朱伯庐治家格言》和南宋朱熹著《紫阳朱子家训》。朱伯庐版本的《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伯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通篇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倡导“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朱子家训》仅五百余字,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问世三百年以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齐家必读”,清至民国年间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通篇《朱子家训》,充满了朴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熟读朱子家训,谨遵朱先生的教诲,你可能得不到荣华富贵,你却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的生活。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又有一说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168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今昆山市),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9abedcb743.aspx

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https://m.thn21.com/wen/chang/40099.html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10714.aspx


原文解读
http://www.quanxue.cn/CT_RuJia/Meng/Meng06.html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解读】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整洁。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亲自检查。
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 从礼子开始,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02】 解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解读】 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03】 解读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解读】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平时就要作好防备工作以备不测之时。
这句话是说,应当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好房屋门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时,这才去挖井。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两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来抱佛脚”,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很值得我们今天处事时作借鉴。
【04】 解读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解读】 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四儿六岁五儿三,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05】 解读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解读】 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06】 解读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解读】 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
这句话对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义。现代都市人总是感觉累,这种累不是别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物质的增长永远没有贪欲的增长速度快。有了房子还想要车,有了小房子还要要大房子,永无止境的欲望才会带给自己压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诉你: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下面的话隐含其中:这样你就会活得简单而快乐。
【07】 解读
三姑六婆 实淫盗之媒;
【解读】 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
【08】 解读
婢美妾娇 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解读】 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这一条道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作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摇,低调一些,实用就很好。
【09】 解读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解读】 祖宗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
【10】 解读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解读】 子孙即使是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平常做人修身一定要品质淳朴简约,教育子孙一定要用好的方法
两句都是写育人。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居身务期质朴”区别于“自奉必须俭约”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能欺诈,而要发自内心的待人诚信。心术要好,一言一行,循规蹈矩,勤俭安分,诚信无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义,方正行事,并且要讲究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义方”。今天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
【11】 解读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解读】 不要贪图以外得来的财富,不要喝过量的酒。
这两句解读了对欲望与享乐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对欲望与享乐在追求是无止境的。
【12】 解读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解读】 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
小商小贩,肩挑贸易,冒严寒酷暑,十分辛苦,资本很小,获利甚微,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见穷苦的乡亲邻里,你应该多加关心照顾,尽力救济体恤,对弱势人群应该有一颗同情怜悯之心,有助人为乐、关爱奉献之行。
【13】 解读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解读】 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14】 解读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解读】 对于兄弟 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15】 解读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解读】 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里是大丈夫的作为.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话该听就听,不该听的不要听。
【16】 解读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解读】 偏重钱财,不孝顺父母,不是人的子孙的行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17】 解读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
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解读】 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18】 解读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解读】 看见富贵的人就生出陷媚之心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贱的。
写了两种不同社会地位和层面的人所绝不应有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和神态。意思是说:自身贫穷,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一副点头哈腰、奉承拍马的卑贱神态,这种向人讨好的人,是最可耻的;而富贵的人如果遇到贫穷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视对方的神情,这种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贱的了。
【19】 解读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解读】 主持家道一定要防止争吵讼告,如果 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家庭成员之间,千万不能因互相争吵而引起诉讼,因为这样做,最终对家庭没有好处;待人接物,话不能过多,以免说话多了,必然会顾此失彼,或疏于考虑,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给自己惹上麻烦。
【20】 解读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解读】 不要依仗着势力就去凌辱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杀牲畜
前一句是写人际交往中,不应仗势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儿寡妇。后一句讲不能因为贪嘴而去无休止的残杀禽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21】 解读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解读】 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趾高气昂,好胜性强,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来“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许多日后要后悔的错事来。另一种人则贪图安逸,消极颓废,也很难把家治好。勤则成,惰则败,凡事都是这样。
【22】 解读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解读】 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
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连。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23】 解读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解读】 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再想.
这两句格言一句写听话,一句写做事。一个人决不能急燥,不能轻信,不能意气用事,而应冷静分析,深思、三思。两句充满了辨证的思想。
【24】 解读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解读】 帮助别人的事情别再整日耿耿于坏,受到别人的恩惠一定不要忘记.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前半句是讲给别人做了好事,比如经济上接济了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就不应该一直去记住它。否则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别人的周济,就应当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无力回报,也应记住人家的恩德。这是从对人、对己两方面谈施惠与受惠应有的正确态度。
后半句讲用钱不留余地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子孙留余地。今天来说,就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当财富、事业等方面春风得意之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顺风蓬扯得过足,要“见好就收”,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25】 解读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解读】 别人有了吉祥可贺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别人有难或有了灾祸,不可生出幸灾乐祸的心理。
【26】 解读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解读】 有善心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善心.有恶心怕别人知道,这就是大恶
这是提出了衡量善恶的两条标准——欲人见、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恶,很有见地。一个人真正的做好事,是无须自己多张扬的。而恶不敢声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大恶,二是日渐将酿成无药可救的大恶。佛家说善恶皆由心生。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么,而是看他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作。
【27】 解读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解读】 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
【28】 解读
家门和顺,虽饔(yong)飧(sun)不继,亦有馀欢;
国课早完,即囊(nang)橐(tuo)无馀,自得至乐。
【解读】 如果家中人人关系融洽,即使是吃不上饭,也有高兴的事情.不欠国家的租税,即使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也自得其乐
家道富厚,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和顺;家境贫苦,家庭关系往往比较紧张。朱柏庐则提出了和顺治贫的方法:一家人只要生活得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会有家庭的欢乐,有天伦之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了,苦一点也算不了什么。
“国课”是指百姓应当上缴给国家的租税。早完成国家的钱粮课赋,不欠租税,没有了思想负担,即使口袋里没有盈余,身无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乐。这句话的要旨是告诉我们人人为要建设营造一个和顺欢乐的家庭出力;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大家——国家,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国家在先,要有为国家服务的争先意识,幸福感。
【29】 解读
读书志在圣贤,徒非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解读】 读书是以学习圣贤为志向的,不是仅仅为了科举考试.作官的时候心里要有国君和国家,哪里仅仅计较自己的家庭
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
古人强调一个“圣人”,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一定要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是朱柏庐先生提出的做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做圣贤,存君国。
【30】 解读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解读】 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



原文诵读视频
传统文化朱子治家格言 优酷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k2OTU1NDg4.html


《朱子治家格言》语音版:原文朗读+白话文+字幕(普及版) 好看视频
https://haokan.baidu.com/v?vid=10696629645081704220&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朱子家训》的另一版本
朱熹版本《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有两个版本。
一为大家广为熟知的清人朱柏庐所作的《朱柏庐治家格言》,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清至民国时期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二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朱子家训》。
http://www.sohu.com/a/29195179_119865

朱柏庐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正是朱熹的别号。朱熹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贤所撰写出来的不同传世巨作。很可惜世人多把他们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们多以《朱子家训》来称呼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真正的《朱子家训》一般人多不了解了。虽是两个版本,但殊途同归,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有不少相通的地方。例如《治家格言》中的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而《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也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通篇体现的要义就是崇文敬德,倡导家庭和睦和人际和谐,强调重德修身。这两个家训都曾被列为皇室家族的必读之书。

《朱子家训》(《紫阳朱子家训》)原文 (宋)朱熹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1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