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8
次編輯
變更
亨里克•易卜生
,無編輯摘要
}}
'''<big>亨利克·约翰·易卜生</big>''',(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生于 [[ 挪威 ]][[ 希恩 ]] ,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ref>[https://www.geni.com/people/Henrik-Johan-Ibsen/6000000001073458644 Geni - Henrik Johan Ibsen 易卜生傳]</ref>
== 人物经历 ==
'''易卜生'''(HenrikJohanIbsen'''Henrik Johan Ibsen''' ),[[ 挪威]] 著名戏剧家。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1834 。 1834 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