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卫夫人
,無編輯摘要
此外,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还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概括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认识,提出了"力筋"之说。她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这实质上是卫夫人毕生从事书法艺术实践所得,代表了她对书法艺术理论总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 [[ 中国 ]] 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卫夫人的《笔阵图》参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论点,但卫夫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功不可没。<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f6c090100045o.html 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 新浪网, 2006-06-06</ref>
==相关考证==
卫夫人的从祖 [[ 卫觊 ]] 、从伯 [[ 卫瓘 ]] 、从兄 [[ 卫恒 ]] ,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卫夫人自小受家族影响,成为一个书法高手。后来又成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没有卫夫人的启蒙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关于卫夫人的书法成就、书法特点以及她和王羲之的关系,许多书法史书都有记载。现略举两例: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唐[[张怀瓘]]《[[书断]]》载:"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应为从妹),汝阴(今 [[ 安徽 ]] 阜阳。按:原注"应为江州",误。据李矩本传,李矩年轻时因捍卫家乡有功,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汝阴太守。其时世界上还没有江州。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当时叫柴桑。李矩最后官至都督河南三郡军事、安西将军、荥阳太守、修武县侯)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应为充)为中书郎,亦工书。" 这些记载,都提到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及卫夫人书法学[[钟繇]]。其书法的特点是婉媚清穆。除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师以外,卫夫人还可能是王羲之的姨母。主要依据是[[郑杓]]《衍极》和[[陶宗仪]]《[[书史会要]]》都说"卫与王世为中表"。[[王国栋]]所修《王氏宗谱》更在羲之之父王旷条下注明"配卫氏"。
卫夫人所嫁的江夏李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的从兄 [[ 李式 ]] 、 [[ 李廞 ]] 等都有书名。尤其是李式,其书法成就在东晋初期已可同当时的书法权威 [[ 王廙]](羲之叔父)和 [[ 庾翼 ]] 媲美的程度。发展至 [[ 唐代 ]] ,江夏李氏竟出现了李邕那样的书法大家。江夏李氏, [[ 东晋 ]] 以前未见有以书法名世者。东晋以后李氏书法的兴旺,当与卫夫人嫁李家有关。卫夫人虽然只比 [[ 李式 ]] 大2岁,但如果卫夫人18岁嫁与李家,那时李式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卫夫人的传授才使李家得以登上书法的高峰。张怀瓘《书断》在介绍李式时说,李式"甚推其叔母(即卫夫人)"就是证明。古代好的书迹不易看到,笔法保密,不轻易传人。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就具备了成为名家的重要条件。卫夫人的启蒙书教,不仅影响了王羲之(羲之还有一个蒙师,即叔父王廙),也造就了江夏李氏这一书法世家。功莫大焉!
永和二年,卫夫人随儿子 [[ 李充 ]] 来剡,永和五年,病故。卫夫人何时来到剡县?其子李充《本传》记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猿投林,岂暇择木?'乃除剡县令。遭母忧,服阙,为大著作郎。"
《晋书·王羲之传》说:" [[ 孙绰 ]] 、李充、 [[ 许询 ]] 、 [[ 支遁 ]] 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永和七年才到会稽任内史。李充当时因母丧在剡闲居,用"筑室东土"来形容是可以的,但永和九年兰亭修禊名单中已无李充之名。说明李充永和八年服丧完毕已到京师任大著作郎了。故羲之与李充在会稽"同好"只有永和七至八年2年时间,这时卫夫人已经去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