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宁津生

增加 14,54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宁津生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宁津生.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AE%81%E6…”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宁津生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宁津生.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AE%81%E6%B4%A5%E7%94%9F%E9%99%A2%E5%A3%AB&src=tab_www&correct=%E5%AE%81%E6%B4%A5%E7%94%9F%E9%99%A2%E5%A3%AB&ancestor=list&cmsid=d9d1b6af729f9e8cbac97edd2c72d6d8&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4#id=2a00122fc374203c7f3f0169331a2a0f&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s://news.whu.edu.cn/info/1005/24793.htm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32年10月22日
| 出生地点 = 安徽桐城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教授,博师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测绘学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
}}

'''宁津生''', 男,汉族,1932年10月生 ,[[安徽]]桐城人(今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25821921.html],中国工程院</ref>,[[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

==基本简介==
宁津生,男,汉族,1932年10月生 ,今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

==个人履历==
1951.9~1953.9, [[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

1953.9~1954.9, [[北京]]俄语专科学校

1954.9~1956.7, 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本科毕业)

1956.9~1984.8 ,武汉测绘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4.8~1988.1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 副教授、教授

1988.1~1995.5,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 教授、博导

1995.5~1997.2,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 教授、博导、院士

1997.2~2000.8,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院士

2000.8 至今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院士
[[File:宁津生2.jpg|缩略图|宁津生]]
==所获荣誉==
"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于1997年获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于1998年获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于1995年获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于1992年获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

湖北省师德标兵<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1110/n178831055.html],中国高校之窗,2011-1-10</ref>

==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从50年代至70年代,他主要研究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其研究成果完善了当时由苏联专家为我国设计的天文重力水准布设方案,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订后的我国《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作为我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成果为确定我国大地原点的地心坐标及椭球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80年代,利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与卫星的相互作用,宁津生采用星上的磁力矩器和可用的一切手段设计出了一整套抢救卫星的技术方案。这在当时是一种大胆和从没用过的方法,他和众多的科研人员一道,经过75天的艰苦努力,使这颗濒临报废的"风云一号"卫星重新建立了三轴稳定的对地定向姿态。80年代中后期,他重点研究局部重力场的逼近理论,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新技术项目和国家测绘科学基金项目180阶和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建立了迄今为止我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研究"等,是大地测量领域新的、代表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 宁津生教授共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编著出版教材、专著6部,翻译出版外文文献6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具体的基金项目:

国家测绘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整体大地测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研究"

国家测绘局测绘基金项目"对外公开的30'×30'平均重力异常的研究"

横向项目"深圳高分辨率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研究"

==学术著作==
《地球重力场模型理论》于1994年获国家测绘局优秀测绘科技图书一等奖

《重力与固体潮教程》于1985年获国家地震局优秀教材一等奖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于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清江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于199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整体大地测量研究》于1993年获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于1995年获国家测绘局优秀教材二等奖
[[File:宁津生4.jpg|缩略图|宁津生]]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测绘学概论》

每年武汉大学新生入学时,做过10年原武测校长的宁津生,依然会像当年他初登讲台时一样"紧张"。对于给本科新生上专业课《测绘学概论》,他还是丝毫不敢懈怠: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将测绘学这门艰深的学问让刚入校门的新生心领神会

==人格魅力==
===淡然的科学家===
20年前,他还只是武测的一名普通副教授,后来却"无意间"经学校教职工和国家测绘局领导推选,当上了副校长。3年后,他"无意间"又被任命为校长,而且一干就是10年。正如他反复说的:"几十年来,我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而且从不奢望一定成为什么家,更没有想到做官。"他这辈子没有什么特
别的爱好,早上起来也从不锻炼身体,对饮食更是顺其自然,吃什么都香。宁津生很少生气,即使有时为了一个事情气得不得了,转身也就忘了。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一切对他来说平静如水。当后来退下来后,甘心作一位普通的老师。

===热爱测绘===
从青年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他一直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研究地球重力场理论、局部地球重力场逼近技术、卫星重力学和固体潮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测绘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革磨难==
布洛瓦尔走了,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的大地重力学研究并没有停止,他最信赖的学生宁津生接过了他的接力棒,开始了中国天文重力测量的研究。然而,好景不长,当宁津生正潜心研究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成了白专典型,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发配到食堂进行劳动改造。宁津生对此处之泰然,他乐呵呵地到食堂接受再教育。每天早晨,宁津生四点半就起床,第一个到食堂报到。虽说他不会做饭,但帮助大师傅洗菜、和面、淘米,他都干得十分起劲。等到了早餐的时间,他扎起围裙,站在窗口为职工打饭,那神情,仿佛他不是一个资深的科学家,而真的是一个食堂的普通员工。让宁津生备感可惜的是,过多的无意义的政治活动浪费和分散了精力,极左思想的泛滥在科学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引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空想和不切实际的工作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王国里,宁津生可以多谋善断、纵横驰骋,但是对文革这场政治风暴,他却无能为力。然而一个科学家的良知又使他无法真正地放弃自己的专业,他相信国家不可能永远这样荒唐下去,他必须为国家的复兴做好准备。

宁津生悄然行动起来了。白天,他和大家一道参加学习班的学习,晚上则一个人悄悄地关起门来搞研究。测量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能做实验,他主动要求去做实验大楼的卫生。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点起自做的煤油灯,专心地做起实验来。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做了一个大灯罩来遮住灯光。但是,久而久之,煤油灯漏出的点点光亮让巡逻的人员起了疑心,以为是什么阶级敌人在搞破坏,终于,在一天晚上,他被从实验楼里揪了出来。一顿狠批之后,宁津生进了牛棚。

关在牛棚里的宁津生最大的苦恼不是没完没了的批斗和学习,而是不能看专业书籍。好容易有一天,他和牛棚里的其他人一道被派到图书馆去清理书籍。在清理的过程中,他忽然发现了几本俄文版的重力学方面的书。宁津生喜出望外,趁人不注意,把这几本书揣进了怀里。

等到回到牛棚后,如何藏好这几本书却成了一个难题,如果被人查出来,安上一个罪名是小事,只怕这几本好不容易找到的书也会遭殃。宁津生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本毛泽东选集,把封面拆下来,包在专业书的外面,堂而皇之地看了起来。这个方法果然有效,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来打扰他,宁津生不禁为自己的发明感到得意。时间长了,也有管教的人问他为什么看外文版的毛选,宁津生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是常说要进行世界革命吗?不看懂外文,怎么向外国人宣传毛泽东思想呢?"一席话,说得他们哑口无言。于是,宁津生看专业书,不但没受到惩罚,还不时地得到一些关照。就这样,在动乱的年代里,宁津生依然没有荒废自己的专业。

终于,十年噩梦结束了,宁津生又获得了研究的权利。
[[File:宁津生3.jpg|缩略图|宁津生]]
==培养后生==
从黑发到白发,宁津生为测绘事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智慧。当新世纪开始召唤时,宁津生不因自己早已功成名就,也不因自己是资深望重的院士而停步;相反,他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了,一种忧患意识时时从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来。

1984年,改革的大潮将宁津生这位一心一意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者推上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的岗位。从此,他牺牲了很多从事业务工作的时间,将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之中。

1988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后,他更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学校的发展、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和测绘教育事业追赶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人们看到,宁津生校长,这位风度儒雅的学者风采依然,除了能看到岁月给他的双鬓添上的几缕白发外,在他的身上你几乎读不出任何其他岁月的信息,更找不出十多年"官场"阅历的蛛丝马迹。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温和淡然的普通老人。

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并入武汉大学。每年武汉大学新生入学时,做过10年原武测校长的宁津生,依然会像当年他初登讲台时一样"紧张"。对于给本科新生上专业课《测绘学概论》,他还是丝毫不敢懈怠: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将测绘学这门艰深的学问让刚入校门的新生心领神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宁津生是中国大地测量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之一,上这门课对他来说应该是信手拈来,况且这门课他已上了8年,且只讲其中的一个章节,但开学前他就已重新备了课,重新编写了讲义,上课的前一天晚上还会温习一遍。

一门《地球重力场》的专业课,他讲了30多年,可每次上课前,他仍要重写讲义,即使是在当校长的那些最繁忙的日子里,他也依然如此。10年的校长生涯,让他深感教学是大学的第一使命,老师即使从事科研也要为教学服务。虽身为院士,也当过校长,可宁津生始终把自己看做是一名普通教师,教书育人自然就成了他的主要责任。

==人物评价==
宁津生一生以教书为乐,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写科研报告时都要求他们用外语。在他的严格指导下,他的很多学生都在遥感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学生陈军完成的《数字地球测绘》,为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地球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郝晓光编制的新世界地图打破了传统的以经线分割世界的制图定式,分别以经线和纬线来分割世界,有利于表达南极洲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已被用作第21次南极考察的航线示意图;2004年12月,他的学生王华获得了第三届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优秀学生奖。灿烂的星河里,宁津生和他的学生们正是那耀眼的星星。

某种程度上,对宁津生来说,当选院士是教书的意外之物。而在科研这个副业上,他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和同事完善了前苏联专家为中国设计的天文重力水准布设方案,其意见后来成为中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之一。
==视频==
===00234 武汉大学 测绘学概论 宁津生 14讲===
{{#ev:youku| XNDI1MTgwMTE1Mg }}
===土木工程测量宁津生===
{{#ev:youku| XMjg2Mjg3MTQ2NA }}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地理学家]]
29,1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