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溶洞

增加 1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溶洞的形成==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ref>[http://www.kepu.net.cn/gb/earth/terra/terra_construct/200311250057.html 美不胜收的地下水世界 ],中国科普博览,2014-6-4</ref> 。石灰[[岩層]]是先決條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CO<sub>3</sub>+H<sub>2</sub>O+CO<sub>2</sub>-->Ca(HCO<sub>3</sub>)<sub>2</sub>],後者可溶于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石灰岩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過幾十萬、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沉積鈣化,石灰岩地表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當這種含鈣的水,在流動中失去壓力,或成份發生變化,鈣有一部分會以石灰岩的[[堆積物]]形態[[沉澱]]下來,由於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壞,便形成了[[石鐘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由於這種[[地理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岩溶,顧名思義,就是岩石受到了水的溶解和侵蝕。自然界中的各種岩石,絕大多數是不可溶的,但也有少數能被水所溶解,如[[岩鹽]]、[[石膏]]和[[黃土]]。石灰岩等[[碳酸鹽岩]],對於普通水來說幾乎是不可溶的,但是當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後,就使其對石灰岩的溶解能力提高了幾十倍。不過即使這樣,石灰岩的溶解仍是十分微弱的,是肉眼所難於察覺的。但經歷漫長的地質歲月以後,就可以水滴石穿,在石灰岩地區形成規模極其宏大的各種岩溶地形。如[[溶溝]]、[[溶槽]]、[[溶蝕漏斗]]、[[溶蝕湖]]、[[暗河]]、溶洞等等。
<center> 本溪水洞驰名中外 </center>
<center>{{#iDisplay:v3008q51me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716,9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