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印泥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
据考证 [[ 中国 ]] 早在 [[ 春秋 ]] 秦汉时代就已使用印泥。是用粘土做的,平时搓成泥丸子,临用时用水湿透。当时的公文和书信是用漆书写在竹简木牍上的。为了防止泄密或传递过程中的私拆,在写好了的简牍外面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再用 [[ 绳子 ]] 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丸湿泥封上,再用印章钤上印记,作为封检的标记发出去。这种泥丸称为封泥,也称为泥封。用泥丸封新的方法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以后,有了[[纸]]张,公私书信一律改用纸,简牍也就废止了。用泥封信的陈旧做法也不再适用。于是,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在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由于水干后朱砂容易脱落,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朱砂,之后便逐渐发展成我们现用的印泥了。
==品种==
719,3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