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疸

增加 8,53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medical}} File:黄疸.jpg|缩略图|黄疸<br>[http://thumbs.dreamstime.com/b/%E9%BB%84%E7%96%B8%E6%88%96%E9%BB%84%E7%96%B8-%E8%82%9D%E8%84%8F%E7%97%85%E7%9A%84%…”
{{medical}}
[[File:黄疸.jpg|缩略图|黄疸<br>[http://thumbs.dreamstime.com/b/%E9%BB%84%E7%96%B8%E6%88%96%E9%BB%84%E7%96%B8-%E8%82%9D%E8%84%8F%E7%97%85%E7%9A%84%E7%97%87%E7%8A%B6%E6%98%BE%E7%A4%BA%E5%9C%A8%E7%9C%BC%E7%9D%9B%E6%A6%82%E5%BF%B5%E7%85%A7%E7%89%87%E7%9A%84-%E8%82%89%E7%9C%BC%E7%9A%84%E8%A7%A3%E5%89%96%E6%A8%A1%E5%9E%8B%E6%89%93%E5%BC%80-110138126.jpg 原图链接]]]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ref>[http://jibing.qiuyi.cn/huangdan/ 黄疸]求医问药</ref>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style="background:#339966; color:#fff;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英文名称||就诊科室||常见症状
|-
|<center>jaundice</center>||<center>内科</center>||<center>除皮肤巩膜黄染外,可伴腹痛、瘙痒、发热等</center>
|-
|}
==病因==
[[File:黄疸病因.jpg|缩略图|[http://img.qqzhi.com/upload/img_0_2476196262D2599552426_26.jpg 黄疸病因][http://www.qqzhi.com/tag/%E8%83%B0%E5%A4%B4%E7%99%8C%E5%87%BA%E7%8E%B0%E4%B8%A5%E9%87%8D%E9%BB%84%E7%96%B8/ 来自志乐园]]]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
===[[胆红素生成过多]]===
[[File:黄疸病因1.jpg|缩略图|黄疸病因<br>[http://img.jk51.com/img_jk51/42213177.jpeg 原图链接]]]
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
===[[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
[[File:黄疸的病因1.jpg|缩略图|黄疸的病因<br>[http://www.51wendang.com/pic/6dcd899dfd856337d90cb919/3-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
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毛细胆管、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
===[[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
肝内、肝外肝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乏特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则阻塞或郁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必然导致肝内小胆管或微细胆管、毛细胆管发生破裂,使结合胆红素从破裂的胆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发生黄疸。
<ref>[http://tushuo.jk51.com/tushuo/1054449_p2.html 肝癌晚期黄疸]健康无忧</ref>
==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
[[File:肝细胞性黄疸.jpg|缩略图|肝细胞性黄疸<br>[http://img.jk51.com/img_jk51/299313573.jpeg 原图链接]]]
*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瘙痒,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浓茶样尿,陶土样便。
*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伴随症状===
[[File:黄疸病因2.jpg|缩略图|黄疸病因<br>[http://img4.imgtn.bdimg.com/it/u=2050615860,3966594650&fm=26&gp=0.jpg 原图链接]]]
*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腹部体征===
*[[腹部外形]] [[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肝脏情况]]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脾肿大]][[ 黄疸]]而伴脾肿大者,多见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润性疾病,癌肿侵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时,可引起脾肿大,少见的脾梗塞和脾脓肿等亦有类似脾肿大,且有压痛等体征。
*胆囊肿大 黄疸而伴胆囊肿大者均属肝外梗阻应考虑:<br>
①癌性黄疸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乏特壶腹癌和罕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br>
②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一旦出现梗阻,胆囊可肿大,多无压痛。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时,胆囊萎缩而不能扪到,<br>
③慢性梗阻性胆囊炎,因胆囊管存在结石,胆囊肿大的机会较急性胆囊炎为大,压痛不明显。<br>
④慢性胰腺炎时,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可压迫胆总管而使胆囊肿大,压痛也不显著。<br>
⑤胆囊底部巨大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或胆道蛔虫症,也可引起胆囊肿大、压痛多不明显。
<ref>[http://mts.jk51.com/tushuo/3442750.html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健康无忧</ref>
==诊断==

[[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并非疾病。对于黄疸的诊断并不难,但是鉴别诊断很重要。只要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则为显性黄疸。

==鉴别诊断==
需要和[[假性]][[黄疸]]鉴别。假性黄疸见于过量进食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等食物。胡萝卜素只引起皮肤黄染,巩膜正常;老年人球结膜有微黄色脂肪堆积,巩膜黄染不均匀,以内眦较明显,皮肤无黄染。假性黄疸时血胆红素浓度正常。
<ref>[http://www.51wendang.com/doc/6dcd899dfd856337d90cb919/3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健康无忧</ref>
==治疗==
黄疸的治疗原则是在明确原发病的基础上针对病因治疗,止痒、退黄等对症治疗。

==预防==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视频==

==参考来源==
*叶鸿瑁,魏克伦.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 VIP 》 , 年
*黄欣,李艳,黄志华. 微生态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机制研究.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 2002
*刘义.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 中华儿科杂志 》 , 2001
*李秋平,封志纯等.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2006 *李云珠,夏振炜. 新生儿黄疸及胆红素脑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 1997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