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律诗

增加 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律诗0.jpg|30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txt6-4.book118.com/2017/1209/book143387/143386630.jpg 原图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209/143386630.shtm 来自 原创力文档 的图片]]]
''' 律诗 ''' 是唐代及其以后流行的一种 [[ 诗歌 ]] 体裁。律诗总共会有八句, [[ 七言律诗 ]] 共有56字, [[ 五言律诗 ]] 则有40字。其格律十分严格,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一句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句则有七个字;按篇幅长短,可分为一般“律诗”和“排律”(或称为长律)。除了五言律诗及七言律诗外,还存在一种特别的律诗,称为小律、三韵律诗,或三韵小律。 律诗在押韵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须 [[ 押韵 ]]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韵。
==历史==
[[ 南北朝 ]] 文学作品注重对偶和平仄,对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南齐永明之世,周颙和 [[ 沈约 ]] 创四声八病之说。影响所及,当时诗人作诗讲究声律,世称“永明体”,这是由 [[ 古体诗 ]] 演变到 [[ 近体诗 ]] 的重要桥梁。
唐代以前的古体(或称古风)律诗,其长度不限。唐初时期,上官仪提倡“六对”、“八对”之说,将前人对偶之法加以总结归纳,对律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 初唐四杰 ]] 所作律诗甚多,促进了律诗的发展。 [[ 沈佺期 ]] [[ 宋之问 ]] 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诗的格式固定下来。
[[ 杜甫 ]] 是第一位大量创作七言律诗诗人[1][2]
律诗范例如下:
——  [[ 上官仪]], 《奉和颍川公秋夜》上官体 
有一类律诗仅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
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  [[ 白居易]], 《寒闺夜》
==格式==
句式方面:律诗句子长短全首一致;不是五言,就是七言。“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仗方面:律诗每首必有 [[ 对仗 ]] ,且位置也有规定,全诗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必须对仗工整,词性相同,其他二联则不拘。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 对偶方面: [[ 对偶 ]] 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偶的一般规则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 音律 ]] 方面:律诗每首平仄都有规定,讲求“粘对”和平仄谐协;所有对句(偶数句)入韵;除首句外的出句(奇数句)均不入韵;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 用韵方面:律诗一般多押 [[ 平声韵 ]] (仄韵律诗应被看作是一种接近于古体诗的近体诗),不可换韵,一韵到底,双数句或偶句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金朝 ]] [[ 元朝 ]] 以来通行“平水诗韵”,用韵限于一韵部。长律则可以换韵,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所有对句(偶数句)入韵,除去首句以外的出句(奇数句)均不入韵,比较特殊地首句入韵不入韵皆可。以首句入韵为正例。
==视频==
249,5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