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板

增加 1,29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Istockphoto-1071256324-1024x1024.jpg|缩略图|右]]
'''石板'''片狀的石塊。可供建築、鋪路用。也作「石板」。一種教學用具。用薄的方形板岩製成,周圍鑲以木框。用[[石筆]]在上面寫字,很容易擦 掉。多用來演算數學題目。也作「石板」。石版印刷的底版。用一種多孔質的石料製成。
<ref>原文網址:http://163.28.84.216/Entry/Detail/?title=%E7%9F%B3%E7%89%88</ref>
<ref name=“11"></ref>
== 石板屋與庶民生活==無尾港地區的石板屋是先民與環境互動的產物,幾百年來生活在石板屋下,逐漸演化出一套精緻的庶民文化。鹽份、潮濕、多颱風、多地震是無尾港地區最常面臨的自然考驗。石板屋比茅草屋耐鹽、耐風;但室內較潮濕及較畏懼地震。從石板屋的建築結構來分析,房屋兩側的牆面,對颱風或地震產生的應力,較無法承受,容易垮掉,村民稱呼這兩面牆為 [[ 「風頭壁」 ]] 。仔細觀察無尾港地區的石板屋,都可發現這兩面牆修補過的痕跡,其石板的色澤較偏黃色,應當是後期陸續修補所使用風化期較短的山邊石板。據耆老的說法,牆面推砌時,石板之所以要稍微向外傾斜的另一個原因,是要防癱垮時石板向屋內倒塌,傷害人命。    石板屋內的細部設計也深受生活條件與自然條件的影響。在天井的水井旁,都會舖上幾塊大石板,當成洗衣板。廚房、豬舍或廁所附近的牆壁會預留一些孔洞當「火灰空」、「出水空」和「便所空」等。窗戶的上方則利用一塊特大的石板當遮雨板;兩側牆壁上開兩個通氣孔,可降低室內的潮濕與溫度。屋頂的上方結構較堅固的定點,壓幾塊大石,叫「壓厝角」,可防颱風時吹垮屋頂。一些較支離破碎的石板,便用來為家畜、家禽蓋座較堅固的房舍或圍成一圈圈垃圾處理場。由於村莊內的土地為村民共同持有,每間石板屋無不想辦法佔地為先,所以留下一條條狹窄的 [[ 「摸乳巷」 ]] ,蔚為無尾港的奇觀。村莊裡舉凡走道、水溝、圍牆、「兵將」的房舍多用石板舖設而成;而竹林下則挑選幾塊特大的石板,作幾張矮桌、條椅、板凳在炎炎夏日,成為「厝邊頭尾」休息聊天的去處。一些村莊內的公共事務,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下決定。所以說無尾港是座黑石板城,並不為過。<ref name=“11"></ref> ==石板屋的沒落啟發==走入無尾港社區,會發現一片殘敗的景象。一堆堆傾頹的黑石板散落在村莊各處,荒煙蔓草,令人神傷。一些較富裕的人家,將祖先留下的石板屋拆除掉,改用[[鋼筋水泥]]建築,似乎除了鋼筋水泥之外,再也找不到更適合無尾港的建材。再仔細瞧過這些水泥建築,除了延續老祖先占地愈大愈好的傳統外,「醜」與「亂」是找得出的最好形容詞,完全失去石板屋雖簡陋但優美的建築風格。     社區改造的過程中,大家發現公共生活空間卻愈來愈小。竹蔭下的石板椅,一座座被毀棄;人與人漸漸疏遠,偶然的對話就是為越界的問題互相爭吵,完全忘記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共同禦敵,如何協力牽罟「討賺」。     我們這一代有必要仔細思考,在改變中如何保有原來的優點。看著一堆堆傾頹的石板屋,我想喪失的不僅是那些古老而典雅的建築,更是無尾港人原來溫馨的心靈,真令人唏噓。[ 摘自螺訊第六期 ]<ref>https://wuweiriver.com/edcontent_d.php?lang=tw&tb=10&id=222</ref><ref name=“11"></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