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
次編輯
變更
金廣福公館
,無編輯摘要
拓墾[[範圍]]包括現在的台灣[[北埔鄉]]、[[寶山鄉]]、[[峨眉鄉]]、[[苗栗縣]]、[[南庄鄉]]、[[三灣鄉]]一帶,設有36處隘寮,稱之為<[[大隘]]>。金廣福公館即為大隘[[營運]]總部及[[指揮]]中心。
金廣福,以金字起頭,取其[[發財]]多金之意,「廣」代表[[廣東]],「福」代表[[福建]],早期閩、粵兩籍人士互鬥嚴重情況下,堪稱少見,為臺灣族群之合作立下典範。不過金廣福的拓墾逐漸侵入原住民領地,與世居當地 的[[ 臺灣 原住民]]發生衝突,雙方死傷無數。 在1898 西元1898 年( 日本 明治31年)臺灣總督府廢止「三段警備制」, 建立地方警察制度之後, 北埔警察署、北埔辨務署等 均 曾借用金廣福公館辦公。<ref name="林一宏">林一宏《臺灣日治時期山地理蕃制度法制化過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博物館</ref> 西元1983年12月28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金廣福公館為一級古蹟。 西元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金廣福公館改為[[國定古蹟]]。 ==建築構造==金廣福公館為[[四合院]]格局的建築,屬二進一院的客家雙堂屋,兩側各有一條[[護龍]]。右護龍於西元1935年大地震後改建為日式建築,而左護龍仍維持清代原有格局。鄰近的[[天水堂]]是姜秀鑾的故居,由姜家家族自行修繕維護,仍有姜秀鑾後裔居住其中。 為保護珍貴的文化資產,懸掛於金廣福公館大廳前之金廣福[[匾額]]為複製品,原件由[[北埔鄉]]姜家後代另行收藏。 ==歷任墾戶首==「金廣福公館」自西元1835年(清道光15年)創立至西元1886年(清光緒12年)[[劉銘傳]]實施裁隘政策為止,共經歷四任粵籍墾首、三任閩籍墾首,共計52年。因山區拓墾工作艱險困難,閩籍人士參與意願降低並逐漸退出,以致金廣福拓墾事業的主導權全由姜家全面掌控。 ===粵籍墾戶首===第一任 姜秀鑾 西元1835年(清道光15年)---西元1846年(清道光26年)第二任 姜殿邦 西元1846年(清道光26年)---西元1870年(清同治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