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31
次編輯
變更
孝经
,無編輯摘要
《'''孝经'''》是[[File: 儒家]]讲授孝道的书,全书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经中篇幅最短,但依然为一本独立的经书。可见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视之神圣,故 孝 经1.jpg|350px|缩略图|右|经在古代亦常获赋予[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1219/607f15d798d74d8fb8b522351206611e.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83041646_66143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宗教]]意味,而用于祈祷,驱邪,治病等。
《孝经》以孝为中心,系统而集中地论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尤其是[[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及其具体的内容与方式,加以总结、概括和升华。
《孝经‧开宗明义章》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由此可见儒家的孝道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在 [[ 中国 ]] 古代,《孝经》对传播和维护伦理道德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受历代君主推崇,为 [[ 十三经 ]] 中唯一获皇帝( [[ 唐玄宗 ]] , [[ 唐朝 ]] )和( [[ 元仁宗 ]] , [[ 元朝 ]] )御注的书。《孝经》现存今文和古文两种版本,今文较为流行。
==意义==
以《孝经》为代表的中华孝文化,作为 [[ 传统 ]] 的家族 [[ 社会 ]] 的精神支柱,是 [[ 中华民族 ]] 特有的 [[ 文化现象 ]] ,具有家庭的和社会的双重意义。它既是 [[ 伦理学 ]] ,又是 [[ 道德哲学 ]]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孝经》一方面适应了维护家族制度稳定,协调以父子关系为轴心的各种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来为其专制政权服务。当今社会,君主专制的时代已经成为 [[ 历史 ]] ,《孝经》中与之相适应的某些思想观念、 [[ 道德规范 ]] 也不再适用。但是,《孝经》中包含的体现 [[ 人类 ]] 亲情、符合民众意愿,倡导孝老爱亲,主张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尤其是在我国面临老龄化时代严峻挑战的今天,深入研究、挖掘、继承和弘扬《孝经》的当代意义和价值,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具有 [[ 社会公德 ]] 、 [[ 职业道德 ]] 、 [[ 家庭美德 ]] 、个人品德的时代新人,弘扬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解决好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维护 [[ 社会 ]] 和谐和 [[ 国家 ]] 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