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博落回

增加 7,38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博落回'''<br><img src="http://www.lvzwu.com/uploads/allimg/…”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博落回'''<br><img src="http://www.lvzwu.com/uploads/allimg/c181030/1540Z322440b0-61032.pn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www.lvzwu.com/uploads/allimg/c181030/1540Z322440b0-61032.png 原圖鏈結] [http://www.lvzwu.com/zhiwu/2285.html 圖片來自绿植物]</small>
|}
</div>


'''博落回''' (学名: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A%E8%90%BD%E5%9B%9E|title=博落回|date=2008-06-09|work=百度百科}}</ref>是罂粟科,博落回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具乳黄色浆汁。茎光滑绿色,高可达4米,多白粉,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裂片半圆形、方形、兰角形或其他,边缘波状、缺刻状、表面绿色,背面多白粉,细脉网状,常呈淡红色;大型圆锥花序多花,顶生和腋生;苞片狭披针形。花芽棒状,近白色,萼片倒卵状长圆形,舟状,黄白色;花丝丝状,花药条形,与花丝等长;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无毛。种子卵珠形,有狭的种阜。6-11月开花结果。<br>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至[[广东]],西至[[贵州]],西北达[[甘肃]]南部,日本也产分布。生于海拔150-830米的丘陵或低山林中、灌丛中或草丛间。<br>
该种全草有大毒,不可内服,入药治跌打损伤、[[关节炎]]、[[汗斑]]、[[恶疮]]、蜂螫伤及麻醉镇痛、消肿;作农药可防治稻椿象、[[稻苞虫]]、[[钉螺]]等。<br>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博落回<br>
拉丁学名: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br>
别称:勃逻回、勃勒回、菠萝筒、大叶莲、三钱三等<br>
界:植物界植物界<br>
门:被子植物门<br>
纲:双子叶植物纲<br>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br>
目:罂粟目<br>
亚目:罂粟亚目<br>
科:罂粟科<br>
亚科:婴粟亚科<br>
族:博落回族<br>
属:博落回属<br>
种:博落回<br>
英文名: (Willd.) R. Br.,1982<br>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具乳黄色浆汁。茎高1-4米,绿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
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厘米,宽5-25厘米,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通常7或9深裂或浅裂,裂片半圆形、方形、兰角形或其他,边缘波状、缺刻状、粗齿或多细齿,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多白粉,被易脱落的细绒毛,基出脉通常5,侧脉2对,稀3对,细脉网状,常呈淡红色;叶柄长1-12厘米,上面具浅沟槽。
大型圆锥花序多花,长15-40厘米,顶生和腋生;花梗长2-7毫米;苞片狭披针形。花芽棒状,近白色,长约1厘米;萼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舟状,黄白色;花瓣无;雄蕊24-30,花丝丝状,长约5毫米,花药条形,与花丝等长;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长2-4毫米,先端圆,基部渐狭,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
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3厘米.粗5-7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无毛。种子4-6(-8)枚,卵珠形,长1.5-2毫米,生于缝线两侧,无柄,种皮具排成行的整齐的蜂窝状孔穴,有狭的种阜。花果期6-11月。

==产地生境==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至广东,西至贵州,西北达甘肃南部,日本也产分布。生于海拔150-830米的丘陵或低山林中、灌丛中或草丛间。模式标本采自浙江。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及草丛中,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肥、怕涝,有较强的耐旱力和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的土壤长势健壮。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8℃。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北方地区宜在谷雨前后播种。先将种子用水浸泡10-12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待其能自然散开后加入2倍量的细沙,拌匀;按行距40-45厘米开沟,沟深1-1.5厘米,踩平底格,施入充分腐熟并过细筛的厩肥作底肥,每亩1000千克,或施入有机生物肥25-30千克;再将种子与少量沙子混拌后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细土1厘米,稍加镇压,并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量0.3-0.4千克。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种子播种2周后开始出苗,20天左右基本出齐。苗齐后分2次间苗,株距40-45厘米,间下的小苗可用于移栽。小苗初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而北方地区春季多干旱,应随时根据土壤湿度进行适当地浇水,保证根系尽快地形成,以促进植株的生长。结合中耕除草适当松土。当苗高30厘米时,根据长势再次适量地进行根部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亩20-25千克,并进行根部培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根系也不断地发育完整,植株生长枝繁叶茂,此时进入粗放式管理,随时拔除大型的杂草(藜、苋、水红子等)。
雨季要防止田间积水,以减少和防止病害的发生。由于种植1次可获益多年,每年只要重复上年的管理工作即可。根的分生力较强,亩产量每年有较大幅度地增加,每隔2-3年还可以进行一次分根,以扩大种植面积及植株的生长空间。

==病虫防治==
'''病害'''<br>
主要是斑点病,危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10厘米,中心部分暗褐色,边缘黑褐色;后期中心部分灰褐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叶点菌属真菌。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2年在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传播而引起侵染。北方地区多在8月发生,但危害不重。
*防治方法:<br>
①冬前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br>
②可选用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600-700倍液喷雾防治。<br>

'''虫害'''<br>
苗期有蚜虫为害植株,防治方法:可用40%的乐果乳剂1200-1500倍液喷杀,或采用其它杀虫剂喷杀。平时应多观察,对于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减少用药的剂量和次数。应用农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药剂,禁用淘汰的有机磷类农药。

==主要价值==
'''园林'''<br>
博落回干茎高大粗壮,叶大如扇,开花繁茂。宜植于庭园僻隅、林缘池旁。

'''医药'''
【药材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br>
【药性】味苦,辛,性寒,温,大毒。<br>
【功能主治】散瘀;祛风;解毒;止痛;杀虫。主痛疮疔肿;臁疮;[[痔疮]];[[湿疹]];蛇虫咬伤;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龋齿痛;顽癣;滴虫性阴道炎及酒糟鼻。<br>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br>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禁内服。口服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胃烧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现烦躁、嗜唾、昏迷、精神异常、心律失常而死亡。<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