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德國麻疹

增加 476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File:LA12 002.jpg|230px|thumb|有框|右|德國麻疹。圖片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sports/daily/20171004/37802584 陸配染病 產先天德國麻疹嬰]蘋果日報]]
'''德國麻疹'''(英語:Rubella),是一種傳染力強的病毒性疾病,經由飛沫傳播或接觸到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傳染。感染後約 14 至 21 天內,可能產生輕度發燒、出疹、全身倦怠、鼻炎、結膜炎、耳後淋巴結、頸後淋巴結腫大,部分受感染者並不會有明顯的出疹情形,僅有類似感冒症狀,部分受感染者會有關節炎或關節痛(特別是年輕女性)。
==致病原==
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 virus)。
[[File:德國麻疹病毒.jpg|260px|thumb|有框|右|德國麻疹病毒,圖片來源:[https://www.chhw.mohw.gov.tw/?aid=301&pid=0&page_name=detail&iid=149&print=1 疾管局公佈今(2010)年首例德國麻疹本土確定病例,呼籲民眾小心防範]衛福部疾管署感染管制中心]]
==流行病學==
德國麻疹的發生為世界性,好發於春季或冬季。其大流行通常為每10~15年一次,大流行時,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也會隨著發生,其發生率在大流行期間可高達活產嬰兒的0.4%~3.0%,而在德國麻疹非流行期間約是活產嬰兒的0.05%以內。[[美國]]本土1964~1965年德國麻疹大流行時,估計約有11,250名孕婦因此而流產,20,000名嬰兒得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RS)。[[臺灣]]於1958年至1959年,1968年及1977年間曾發生三次德國麻疹大流行,之後德國麻疹在臺灣變成地方性(endemic)傳染病,1986年起針對國三女生接種德國麻疹疫苗,隔年開始針對育齡婦女施行德國麻疹疫苗接種,1992年起針對滿15個月幼兒常規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藉由完整之預防接種政策推動,有效提升疫苗接種完成率,德國麻疹及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病例已顯著減少。除了1992年,計有10,945例報告病例(當年有13例CRS確定病例)的中型流行以外,不再有全國性德國麻疹大流行。自1994年至2008年只有5例CRS確定個案,其中4例的母親為外籍媽媽,自2009年迄今一直維持無CRS確定個案。臺灣流行概況詳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