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841
次編輯
變更
板块构造论
,無編輯摘要
[[File:板块构造论.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wendangwang.com/pic/c6e6cf6db40654ad47a1b10d/7-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c6e6cf6db40654ad47a1b10d/7 来自 文档网 的图片]]]
板块可以分为海洋板块及较厚的陆地板块,两者都有各自的地壳。在聚合板块边缘会有隐没带,会将板块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质量减少,而分离板块边缘因海底扩张形成的新[[地壳]],这种对板块的预测称为输送带原理。较早期的理论认为[[地球]]会渐渐膨胀或是渐渐收缩,也都还有一些人支持。 板块可以移动的原因是因为岩石圈的强度比下方的软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变化造成了地幔对流。一般认为板块运动是由海底远离扩张脊的运动(因为地形及地壳的变化,造成 [[ 地球引力 ]] 的差异)、阻力及隐没带向下的吸力等影响组合而成。另一种解释则是考虑地球旋转的受力差异,以及太阳及月亮的 [[ 潮汐 ]] 力。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关系还不清楚,目前也还有许多争议。
==古代大陆分布==
1968年法国的勒皮雄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有人在勒皮雄的基础上在大板块中又分出许多小板块,如在香港出版的会考教科书《中学会考活学地理》一书中将全球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 北美洲板块 ]] 、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以及六个较小的板块--阿拉伯板块、 [[ 菲律宾板块 ]] 、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加勒比板块。而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
板块实际上就是岩石圈,包含了地壳以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幔(地幔)。因此板块没有“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分法,只有依其成分组成命名为“大陆性的板块”与“ [[ 海洋 ]] 性的板块”。
==板块的运动及边界==
板块在软流圈之上运动,由地幔热柱产生驱动力而运动。板块之间有三种相对运动方式:聚合、张裂与保守(错动)三种方式,所以板块之边界可分为张裂型板块边界、聚合型板块边界和错动型板块边界三种类型。聚合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 [[ 海沟 ]] 、 [[ 火山岛弧 ]] 、褶曲山脉等。张裂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 [[ 裂谷 ]] 、 [[ 中洋脊 ]] 等。错动型板块边界(保守性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转形断层发育,其运动方式类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断层,因面积无改变而称之为保守性。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