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板块构造论

增加 2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板块构造论'''(又称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总称“板块飘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七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为大板块及小板块,两板块相接触的部分则可依其相对运动来分为分离板块边缘、聚合板块边缘及转形断层。在板块边缘常会出现[[地震]]、[[火山]]、造山运动及海沟 <ref>[https://www.meet99.com/sky-earth.html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相约久久 </ref> 。现今每年的相对运动距离约在0至150mm不等。
板块可以分为海洋板块及较厚的陆地板块,两者都有各自的地壳。在聚合板块边缘会有隐没带,会将板块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质量减少,而分离板块边缘因海底扩张形成的新[[地壳]],这种对板块的预测称为输送带原理。较早期的理论认为[[地球]]会渐渐膨胀或是渐渐收缩,也都还有一些人支持。
==古代大陆分布==
1968年法国的勒皮雄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401b930102x21q.html 板块],新浪博客,2016-10-18  </ref>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有人在勒皮雄的基础上在大板块中又分出许多小板块,如在香港出版的会考教科书《中学会考活学地理》一书中将全球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以及六个较小的板块--阿拉伯板块、[[菲律宾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加勒比板块。而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
<center>{{#iDisplay:g0388mz21w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246,7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