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弼(三国)

增加 11,80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亚男性历史人物 |名称 = 王弼 |身份 = |国家 = 曹魏 |时代 = 三国 |主君 = 曹芳 |届数 = |最高职务 = |前任 = |继任 =…”
{{东亚男性历史人物
|名称 = 王弼
|身份 =
|国家 = [[曹魏]]
|时代 = [[三国]]
|主君 = [[曹芳]]
|届数 =
|最高职务 =
|前任 =
|继任 =
|图片名称 =
|图片大小 =
|图片说明 =
|氏 =
|姓 = 王
|名 = 弼
|姓名 =
|罗马拼音 =
|字 = 辅嗣
|号=
|职官 = [[尚书郎|台郎]]
|勋官 =
|散阶 =
|军号 =
|位阶 =
|比秩 =
|功臣号 =
|封爵 =
|封号 =
|封地 =
|神号 =
|尊号 =
|族裔 =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氏族 =
|籍贯 = [[山阳郡]]
|祖籍 =
|本籍 =
|出身地 =
|府邸 =
|世系 =
|初名 =
|乳名 = <!--日本、朝鲜、琉球以外人物用-->
|小字 =
|别名 =
|法号 =
|院号 =
|其他名号 =
|出生日期 = [[黄初]]7年(226年)
|出生地点 =
|婚年 =
|逝世日期 = [[正始 (曹魏)|正始]]10年(249年)
|逝世地点 =
|在位年代 =
|庙号 =
|諡号 =
|墓葬 =
|祠庙 =
|父亲 = [[王业 (三国)|王业]]
|嫡母 =
|母亲 =
|继父=
|继母=
|养父=
|养母=
|元配 =
|正室 =
|妻 =
|继室 =
|平妻 =
|侧室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嫡母 =
|元配之母 =
|正室之父 =
|正室之嫡母 =
|正室之母 =
|妻之父 =
|妻之嫡母 =
|妻之母 =
|继室之父 =
|继室之嫡母 =
|继室之母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嫡母 =
|平妻之母 =
|兄弟 = 兄:[[王宏 (西晋)|王宏]]
|姊妹 =
|嫡兄弟 =
|嫡姊妹 =
|庶兄弟 =
|庶姊妹 =
|同胞兄弟 =
|同胞姊妹 =
|异母兄弟 =
|异母姊妹 =
|异父兄弟 =
|异父姊妹 =
|继兄弟 =
|继姊妹 =
|子 =
|女 =
|嫡子 =
|嫡女 =
|庶子 =
|庶女 =
|养子 =
|养女 =
|继子 =
|继女 =
|其他亲属 =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功名 =
|经历 =
|著作 = 《[[WIKISOURCE:ZH:道德经 (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指略]]》、《[[WIKISOURCE:ZH:周易正义|周易注]]》、《[[WIKISOURCE:ZH:周易略例|周易略例]]》、《[[论语释疑]]》?
|注释 =
}}

'''王弼'''({{bd|226年||249年}}),字'''辅嗣''',[[山阳郡]](现今[[山东省]]境内)人。[[三国时代]][[曹魏]]的著名[[经学家]]、[[易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简介==

明察聪慧,爱好[[老子]],通辩能言。”曾任[[尚书郎]],文名盖世,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

联合[[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清正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交好[[钟会]]、何晏等人为友。

正始十年(249年),去世,时年二十三岁,遗下一妻一女。

父亲是[[王业 (三国)|王业]]。兄长[[王宏 (西晋)|王宏]]。祖父[[王凯 (三国)|王凯]]是[[王粲]]的族兄,祖母是[[刘表]]之女。(《[[博物记]]》)

为《[[道德经]]》和《[[易经]]》撰写注解,对后世影响甚大。由于汉代、三国《道德经》的注释本大多失传,王弼的《[[s:道德经 (王弼本)|道德经注]]》成了本书流传至今的最早注释本。

== 生平 ==

在年幼时已非常聪明,十馀岁时,好[[老子 (书)|老子]],而且口才出众,与[[锺会]]齐名。未[[弱冠]]时,已为当时的官员、文人所识。与[[吏部郎]][[裴徽]]见面时,裴徽一见而感到奇异,并问:「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王弼回答:「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无所不足」。(《[[WIKISOURCE:ZH:王弼传|王弼传]]》。

《[[世说新语]],[[WIKISOURCE:ZH:世说新语/文学|文学]]》则记载是在弱冠后见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王弼回答:「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子|庄]]未免于有,恆训,其所不足」)。后来亦为[[傅嘏]]所知。当时,[[何晏]]为[[吏部尚书]],亦对王弼的才能甚是惊奇。

[[正始 (曹魏)|正始]]年间,[[黄门侍郎]]未有人担任,何晏已起用[[贾充]]、[[裴秀]]、[[朱整]],又商议任用王弼。当时[[丁谧]]与何晏争衡,向[[曹爽]]推荐[[高邑]][[王黎]]。于是曹爽起用王黎,而以王弼补任[[尚书郎|台郎]]。在上任后,与曹爽见面,曹爽屏退左右,而王弼只与其论道,于是被曹爽轻视。

当时,曹爽专政,任用亲信。王弼通达,并不经营名声。王黎病死后,曹爽以[[王沉]]代王黎,王弼于是不得在其门下,何晏为之歎恨。因为年资甚浅,而且不擅长公务,于是更不受注意。

[[淮南]]人[[刘陶 (三国)|刘陶]],善论纵横,为时人所推举,每次与王弼谈话,常被王弼所折服。

何晏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是精妙,锺会等人亦同意。而王弼与之不同,认为圣人的神明多于人,而五情与人相同,「神明茂,所以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在为《[[周易]]》作注后,[[颍川]]人[[荀融]]问难王弼《[[繫辞]]上》中「大衍」的要义。王弼答其意,写信讽刺荀融:「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回|颜子]]之量,[[孔子]]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狎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踰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

[[正始 (曹魏)|正始]]10年(249年),曹爽被废,王弼亦被免官。同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

== 人物、逸事 ==
*性格和于[[名理]],喜好游宴,亦识音律,擅长[[投壶]]。因为常以所长笑人,被当时的士君子所厌。(《[[WIKISOURCE:ZH:王弼传|王弼传]]》)
*与[[锺会]]友好。锺会论议以校练为主,不过亦佩服王弼的高致。(《王弼传》)
*初时与[[王黎]]、[[荀融]]相善。后来因为王黎被起用为[[黄门侍郎]],于是怨恨王黎。而与荀融亦变得不和。(《王弼传》)
*在未[[弱冠]]时,往见[[何晏]],当时论客满席。何晏曾闻王弼名,以论胜者的论理问王弼:「此理僕以为极,可得复难不」,于是王弼问难,满席人都折服。王弼又数次作主客自问自答,其论皆满席人所不及。(《[[世说新语]],[[WIKISOURCE:ZH:世说新语/文学|文学]]》)
*何晏曾注《[[老子 (书)|老子]]》,未完成,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因为王注精奇,自认为不及之,不能回应,只得唯唯诺诺,于是不再继续为《老子》作注,改作《[[道德论]]》。(《世说新语,文学》)
*死后,[[司马师]]等有识之士亦为之嗟歎。(《王弼传》)
*据说在为《周易》作注时,辄笑[[郑玄]]为儒,认为「老奴甚无意」。于时夜分,忽然听见门外阁有脚步声,有人进来,自称郑玄,叱责:「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邪?」极有忿色,言罢离去。王弼心生畏恶,不久后患厉疾而死。(《[[幽明录]],[[WIKISOURCE:ZH:幽明录/卷三|卷三]]》)

== 评价 ==
*[[何晏]]叹之曰:「[[孔子|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WIKISOURCE:ZH:王弼传|王弼传]]》、《[[世说新语]],[[WIKISOURCE:ZH:世说新语/文学|文学]]》)
*[[王济]]好谈,病[[老子 (书)|老]]、[[庄子 (书)|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王弼传》)
*[[何劭]]:「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著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王弼传》)
*[[陈寿]]:「弼好论[[儒家|儒]][[道家|道]],辞才逸辩」。(《[[三国志]],[[WIKISOURCE:ZH:三国志/卷28#锺会|锺会传]]》)
*[[孙盛]]曰:「《[[周易|易]]》之为书,穷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世之注解,殆皆妄也。况弼以傅会之辨而欲笼统玄旨者乎?故其叙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妙颐无闻,至于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时岁月,五气相推,弼皆摈落,多所不关。虽有可观者焉,恐将泥夫大道」。(《[[三国志注]],锺会传》)
*[[东晋]][[范甯]]:「黄唐缅邈,至道沦翳,濠濮辍咏,风流靡托,争夺兆于仁义,是非成于儒[[墨家|墨]]。[[何晏|平叔]]神怀超绝,辅嗣妙思通微,振千载之颓纲,落周孔之尘网。斯盖轩冕之龙门,濠梁之宗匠。尝闻夫子之论,以为罪过[[桀]][[纣]],何哉?」、「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为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自丧之衅小,迷众之愆大也」。(《[[晋书]],[[WIKISOURCE:ZH:晋书/卷075#子宁|范甯传]]》)
*[[南北朝]][[刘勰]]:「魏之初霸,术兼[[名家|名]][[法家|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 (曹魏)|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老子|聃]][[庄子|周]]当路,与[[孔子|尼父]]争途矣。详观[[傅嘏|兰石]]之《才性》,[[王粲|仲宣]]之《去伐》,[[嵇康|叔夜]]之《辨声》,[[夏侯玄|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恭|秦延君]]之注《[[尧典]]》,十馀万字;[[朱普|朱文公]]之解《[[尚书 (书)|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亨|毛公]]之训《[[诗经|诗]]》,[[孔安国|安国]]之传《[[尚书 (书)|书]]》,[[郑玄|郑君]]之释《[[三礼注|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文心雕龙]],[[WIKISOURCE:ZH:文心雕龙/论说|论说]]》)
*[[隋朝]][[颜之推]]:「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弃之度外」、「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阱也」。(《[[颜氏家训]],[[WIKISOURCE:ZH:颜氏家训/卷第3|勉学]]》)
*[[唐朝]][[孔颖达]]:「惟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WIKISOURCE:ZH:易正义序|易正义序]]》)
*[[宋朝]][[朱熹]]:「王弼周易,巧而不明」。(《[[朱子语类]],[[WIKISOURCE:ZH:朱子语类/051|孟子一]]》)

=== 外部连结 ===
*[[汤用彤]]:〈[http://www.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09/0258.pdf 贵无之学——王弼]〉。
*[[金谷治]]:〈[http://www.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09/008.pdf “无”的思想之展开——从老子到王弼]〉。
*[http://yijing.cdict.info/yijing_wb.php 天火易经资源网 王弼周易注查询]

=== 相关条目 ===
*[[魏晋玄学]]
*[[清谈]]

{{Wikisourceshas|Author:王弼}}
{{wikiquote}}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道家]]
[[Category:哲学家]]
[[Category:三国人物]]
[[Category:经学家]]
[[Category:易学家]]
[[Category:中国哲学家]]
[[Category:学者]]
[[Category:山东人]]
129,4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