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土流失

增加 8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水土流失.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res.cjyun.org/a/10008/201610/2c9d98816c508a5dcae2955945e85a43.jpeg 原图链接][http://news.hbtv.com.cn/p/306256.html 来自 中国网 的图片]]]
''' 水土流失 ''' (也被称为侵蚀作用或土壤侵蚀)是 [[ 自然界 ]] 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 [[ ]] 、冰融等外力的磨损,地表 [[ 土壤 ]] 及母质、 [[ 岩石 ]] 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地表土壤的现象,使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和损失,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 [[ 植物 ]] 的生存。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危害==
[[ 侵蚀 ]] 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 [[ 植被 ]] 破坏,生态恶化。 这种自然现象可以是循环作用的,生态恶化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使得生态更加恶化。于是土地退化,无法耕种。植物死亡,地表裸露。恶劣的生态又更导致气候的变化,使得生物可生存的环境变坏。
水土流失还会使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引起水流不畅,水质混浊,甚至导致洪水泛滥,河流改道,就如中国的 [[ 黄河 ]]
中国水土流失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六级。
从侵蚀类型看,西北部 [[ 黄土高原 ]] 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主要是流失型侵蚀;而南方地区,地形起伏, [[ 降水量 ]] 大,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水土流失则常是降水型侵蚀。
===影响==
相对于土壤原生地的环境变化,侵蚀作用对于其他地区也可能是正面的,如水流将泥沙碎石带入河的下游,形成平坦的 [[ 冲积平原 ]] ,适合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繁衍生存。
附加背景: 地表的风化作用和土壤的形成
[[ ]] [[ ]] [[ 阳光 ]] [[ 雨水 ]] 对地表岩石的作用称为风化。暴露在空气中的岩石会受到天气影响,长期冷热交替,有些岩石会因而开裂。岩石中的水结冰时会膨胀,也会使岩石开裂。雨水是稀酸,可溶化或改变岩石内的化学物质。植物的根和 [[ 穴居动物 ]] 也会加速风化。
因为风化而碎裂的石块会由 [[ ]] [[ ]] [[ ]] 带走,而如果水、冰、风内如有石块,即使非常细小,也能大大加强侵蚀的作用,改变地貌。
碎裂的岩石颗粒在自然力、水和 [[ 微生物 ]] 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土壤。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