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南生

增加 3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著 作 ==
1.《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br>2.《[[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br>3.《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7年版。</br>4.《[[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合著。</br>5.《中国经济通史》第八卷(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合著。</br>6.《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合著。</br>
== 论 文 ==
1.《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新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br>2.《清末路政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发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专辑。</br>3.《[[太平天国输入近代文化之路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br>4.《近代经济开放“度”及其效应》,《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专辑。</br>5.《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官僚心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br>6.《[[晚清外交官制及其俸薪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br>7.《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br>8.《清末农政改革述评》,《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br>9.《[[论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互补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br>10.《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互补形态初探》,《[[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br>11.《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br>12.《[[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史学月刊》1999年第6期。</br>13.《评民初至抗战前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br>14.《[[太平天国前期农民领袖集团散论]]》,《[[安徽史学]]》2000年第2期。</br>15.《近代华北乡村手织业经济区兴起原因初探》,《广西梧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br>16.《清末川路公司股份制的历史误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br>17.《晚清无业游民与政府救助行为》,《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br>18.《论严复对国民“恶根性”的批判与批判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br>
[[File:Pengnansheng5.jpg|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25/14ddc4f7244145d08c6acf2ea5d50412.jpeg 原圖鏈結][http://www.sohu.com/a/218884967_741565 来自搜狐图片]]]
19.《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棉纺织业为例》,《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br>20.《中间经济:中国近代手工业经济地位与作用的新阐释》,《近代中国》第11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br>21.《民国时期工商同业公会政治参与行为的实证分析》,《近代史学刊》第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br>22.《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br>23.《[[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br>24.《包买主制与近代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史学月刊》2002年第9期。</br>25.《角色冲突:洋务企业失败原因的新阐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br>26.《“地方能人”与近代乡村手工业的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br>27.《论近代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br>28.《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一种描述》,《史学月刊》2003年第7期。</br>29.《孙中山实现中西部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及其启示》,《郧阳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br>30.《[[近代市镇成长道路探析]]》,《江汉论坛》2004年第2期。</br>31.《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方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br>32.《[[论近代中国行业组织制度功能的转化]]》,《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br>33.《论洋务活动中“风水”观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br>34.《关于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突破的思考》,《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br>35.《近代中国“半工业化”农村中的经济社会变迁》,《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br>36.《清以降乡村绅商的形成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中国农史》2005年第1期。</br>37.《[[近代江南地区工商业会馆、公所碑刻述论]]》,《安徽史学》2005年第3期。</br>38.《民初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简论》,《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br>39.《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5年第11期。</br>40.《[[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br>41.《江南市镇早期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尝试――以战后(1945-1949)菱湖重建为例》,《近代史学刊》第2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br>42.《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手工业的调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br>43.《[[略论大革命时期的湖北商民协会]]》,《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br>44.《抗战胜利后江南市镇建设中的民间力量――以菱湖战后重建(1945-1949)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br>45.《简论1929年的〈工厂法〉》,《[[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br>46.《[[原生态与历史研究的原创性]]》,《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br>47.《[[欺诈行为与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的衰变]]》,《[[江汉论坛]]》2006年第10期。</br>48.《近代学徒的社会状况与社会流动》,《[[近代史学刊]]》第3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br>49.《[[论近代乡村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br>50.《梁漱溟的早期工业化思想述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br>51.《[[日本侵华战争与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中断]]》,《江汉论坛》2007年第9期。</br>
== 其 他 ==
1.《评〈[[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br>2.《对梁启超宪政思想的新探索――评〈[[梁启超]]与立宪政治〉》,《辛亥革命研究动态》1995年第3期。</br>3.《加强晚清改革史的系统研究――〈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评介》,《[[辛亥革命研究动态]]》1996年第11期。</br>4.《求真求实,厚积薄发――评〈黄亦住传〉》,《江汉论坛》2000年第9期。</br>5.《把握近代行进的脉搏,吸取历史蕴含的智慧――评〈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近代史学刊]]》第1辑,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br>6.《[[湖北省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综述]]》,《理论月刊》1992年第8期。</br>7.《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br>8.《“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2期。</br>9.《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又见《光明日报》2000年9月29日。</br>
== 视频 ==
彭南生老师英语教学分享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