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氣環流

移除 4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大氣環流.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51wendang.com/pic/541319bf947bf371cb549158/10-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www.51wendang.com/doc/541319bf947bf371cb549158/10 来自 无忧文档 的图片]]]
'''大氣環流''' ({{lang-en|atmospheric circulation}}) 是指[[地球]]-{表面}-上大規模的空氣流動,是(與較小規模的[[海洋環流]]一起[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515222741/http://www.soc.soton.ac.uk/JRD/MET/WGASF/workshop/PDF/I5trenberth.doc.pdf]) 重新分配[[熱量]]和[[水汽]]的途徑。
大規模的大氣環流即使年年有所不同,其基本結構頗能維持不變。然而,個別[[天气系統]],如中緯度低壓區、熱帶對流環流等,是在「隨機」情況下產生的,而且氣象通常只能在發生前一段短時間內被預測。這段時間理論上可以長達一個月,而現在實際上只有十天左右(見[[混沌理論]])。不過,這些系統總生成的結果[[气候]]较为穩定。
==热力环流==
[[ 热力环流 ]]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引起大气运动。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 低气压 ]] ,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ref>{{Cite book | title = 重难点手册RJ地理必修一|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language = zh-hans }} </ref>
热力环流与城市规划有重要联系。城市内部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与郊区相比呈现“ [[ 热岛效应 ]] ”。城市与郊区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緯度環流特徵==
 ''' 纬度环流''' 亦称''' 行星风系''' ''' 气压带风带''' ,地球上的風帶和[[湍流]]由三個對流環流(''' 三圈环流''' )所推動:[[哈德里環流]](低緯度)、[[費雷爾環流]](中緯度)以及[[極地環流]]。有時候同一種環流(譬如低緯度)可以在同一緯度(如[[赤道]])有數個同時存在,隨機地隨時間移動、互相合併與分裂。為了簡單起見,同一種環流通常當作一個環流處理。
===低緯度環流===
低纬度环流是人们研究较为深入的环流部分。由[[喬治‧哈得萊]](George Hadley 1685-1768)所記述的大氣環流模式,用以解釋[信風]([[信風]])的形成,與觀測到的非常符合,古代人利用它推動風帆飄洋過海,從事貿易活動,因此又稱貿易風。這是一個封閉的環流,由溫暖潮濕空氣從赤道[[低氣壓|低壓地區]]上升開始,升至[[對流層頂]],向極地方向邁進。直到南北緯30度左右,這些空氣在[[高氣壓|高壓地區]]-{下沉}-。部分空氣返回地面後於地面向赤道返回,形成[[信風]],完成低緯度環流。
低緯度環流基本活动于热带地區,在太阳直射点引导下,以半年週期往返南北。<ref name="XJ">{{Cite book | title = 地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publisher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language = zh-hans }} </ref>
===極地環流===
极地环流也同樣是一個簡單的系統。雖然相比赤道的空氣,這裏的空氣比較寒冷乾燥,但仍然有足夠熱力和水分進行[[對流]],完成[[熱循環]]。本環流的活動範圍限於對流層內,最高也只到對流層頂(8公里)。往極地的氣流主要集中在空中,而赤道方向的氣流主要集中在地面。當空氣到達極地範圍,它的溫度已經大大降低,在這高壓乾燥寒冷的地區下沉,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西偏轉,形成[[極地東風]]。极地东风与来自低纬的[[西风带|西风]]相遇后,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形成上升气流,又分别流向南北,流向高纬的气流在极地下沉形成极地环流。<ref name="XJ"/> 極地環流的流出,形成呈[[波|簡諧波]]形的[[羅斯貝波]]。這些超長波在影響於中緯度環流與對流層頂間[[喘流]]的流向,扮演重要的角色。極地環流如[[散熱器]]般,平衡低緯度環流地區的熱盈餘,使整個地球熱量收支平衡。
可以說,在中高緯度地區,極地環流是影響這裏氣象的主要成因。雖然加拿大和歐洲在夏季會間中遇到暴風雨,在冬天從[[西伯利亞]]高壓區所帶來的寒冷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嚴寒。實際上,就是因為極地高壓區的氣流,導致[[南極東方考察站]]在1983年錄得地球有紀錄以來最低氣溫:攝氏零下89.2度。
與低緯度環流和極地環流不同,中緯度環流並不是真正閉合的循環,而重點卻在[[西風帶]]上。不像信風和極地東風那樣,有所屬的環流捍衛著它們在該區的主導地位。盛行西風则不然,常常“聽命”於經過的氣象系統。在上空通常由西風主導,但是在地表風向可以隨時突然改變。以北半球的[[參考系]](觀點)而言,往北的低氣壓或是往南的高氣壓往往維持甚至加速西風的流速;但是經過當地的[[冷鋒]]可能扭轉這種情況。而往北的高氣壓帶來東風主導的氣流,常常持續數天。
氣團移動是中緯度環流底層特色之一。環流吸收由地表低壓區上升的空氣,它所處的地方是影響氣團位置的原因之一(在天氣圖上可以見到地表低壓區是隨氣流移動的)。地表風整體的流向是從緯線30度至60度的。可是中緯度環流上空的流向尚未能完全界定,一方面因為環流本身處於 [[ 極地環流 ]] 與低緯度環流之間,沒有一個強烈的熱源或冷源推動對流,而另一方面地表渦漩也對上空環境造成不穩定影響。
==經度環流特徵==
==海陆间环流==
海陸間環流為區域尺度的環流,白天因為 [[ 海洋 ]] 比熱較大,相對的地表溫度上升較快, [[ 空氣 ]] 熱對流上升,在陸地上空對流層頂(tropopause)左右形成高空輻散, 而一部分空氣流動至海面上空,因海面上空對流層頂氣溫較陸地上為低,故在此高空輻合而下沉,沉至海面形成低空輻散,一部分向陸地流動,在地面產生低空輻合後又上升,成一循環,故白天在海岸附近容易發生海風的現象。
夜晚陸地比熱較小降溫較快,反之亦然(vice versa),故易吹陸風。
==火星环流==
三種環流在 [[ 火星 ]] 上都有。不過, [[ 太陽 ]] 射在火星表面造成的回應與同,火星表面上夏季最熱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夏季半球——即處於夏季的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因此火星上夏季環流圈不是像在 [[ 地球 ]] 上那樣分佈在赤道兩邊。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725,4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