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房四寶

增加 4,7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文房四宝''',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的文书工具,即'''[[毛筆]]、[[墨]]、[[纸]]、[[砚]]'''。源於[[中国]],再傳播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 (中国)|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文房」之名意指「國家典掌文翰之地」(相當於國家資料庫),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 (南唐)|李廷珪]]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城|宣州]])、[[端砚]]([[广东|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在使用 文房四寶之餘,文人雅士還給它們取了人性化的名字。 詩中所歌詠的就是硯、筆、墨、紙。古人還戲言:筆為管城侯,墨為松滋侯,紙為好畤侯,硯為即墨侯,人稱四侯。 ==纸==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墨== 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 ==筆== [[笔]],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书写画图用铅笔和炭笔。与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 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是[[毛笔]]。古希腊、古罗马曾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曾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从中世纪开始,在欧美,则是使用芦苇笔或鹅毛笔,2012年,由中国人发明的带帽铅笔成为了中国在笔发展史的进程中新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铅笔、毛笔、钢笔、便签笔、荧光笔、圆珠笔、勾线笔、蜡笔、水笔等很多。 现今普遍使用的是中性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 ==砚==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砚台]]的制作材料主要来自石材,有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的端砚、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歙砚、来自甘肃卓尼洮河一带的洮砚以及来自河南洛阳的澄泥砚等,这四种砚台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亦被称作端溪石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 ==参考文献==
719,5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