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核

增加 4,75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地核'''({{lang-en|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徑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
'''地核'''({{lang-en|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徑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

它可再分为[[地核內核|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地核,而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以及地球物理化學性質的推算,地核也是由[[铁]]和[[镍]]组成。[[地磁場|地球磁場]]的[[發電機原理|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内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成分==
地核主要的主要成分是鐵或鐵鎳質,不過也可能有一些較輕的物質存在,地心的溫度大約有7,500K,比太陽表面溫度來得還要高;下部地函的主要成分有矽、鎂、氧,還有一些鐵、鈣及鋁;上部地函的主要成分則是橄欖石以及輝石 (鐵鎂矽酸鹽岩石),也有鈣和鋁。以上這些都是來自於地震震測資料,雖然上部地函的物質有時會因著火山噴出熔岩而被帶到地表來,但是我們仍舊無法到達固體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鑽探行動連地殼都尚未挖穿。地殼的成分則主要是由石英 (二氧化矽)以及矽酸鹽類如長石。
==内部情况==

地核内部这些特殊情况,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很难模拟,所以人们对它了解得还很少。但有一点科学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内部是一个极不平静的世界,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始终处于不停息的运动之中。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各层次的物质不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动,而且还有上下之间的对流运动,只不过这种对流的速度很小,每年仅移动1厘米左右。有的科学家还推测,地核内部的物质可能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发生有节奏的震动。

==质量构成==

地核(Core):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从质量上看,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地核(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km,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它可再分为内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传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从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铁陨石来推测。
地核的总质量为1.88e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地核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火星还要大。

==压力情况=
这样大的压力,人们在地球表面是很难想象的。科学家作过一次试验,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吨压力的情况下,最坚硬的金刚石会变得像黄油那样柔软。
==温度测算==

2007年4月,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公开表示,他们2007年4月已经测出地核-地幔边界的温度大约为3700摄氏度,并估计地核内部温度可能高达5000摄氏度,几乎与太阳表面一样热(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
在2007年3月3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范德休斯特和他的科研小组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罗伯特-范德休斯特教授称,他们已经测出了地核最上层的温度,地核的温度可以高达约3700摄氏度。

==确定温度==

2013年5月,通过新实验,科学家已经确定地核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比以前估计的5000摄氏度高近1000摄氏度,其炙热程度可与太阳表面相媲美。

==蕴藏黄金==

据俄罗斯《纽带》2006年6月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伯纳德•福特撰文指出,在地核中储存有非常丰富的黄金。根据他提供的研究数据,地核中黄金的总储量足以在地球表面包裹一层半米厚的金制外壳。伯纳德•福特是在对一块与地球同时形成的陨石进行分析后得出的。
科学家们在对一块偶然找到的小行星碎块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之中重金属(主要是铁、镍、铂和金)的比重均比较大,而这种情况正好与构成行星的原始物质的组成是一致的。但是,在地壳和岩浆中这些重金属的含量均非常低。
伯纳德•福特由此得出结论,那些“缺失”的黄金和铂很可能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他认为,地核中集中了地球上至少99%的黄金储量。不过,这一假说还难以得到验证。

==参见==
*[[地球構造]]
*[[地幔]]
*[[地壳]]
*[[地球空洞说]]
722,4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