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桿菌性痢疾

增加 287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File:D1810743.jpg|230px|thumb|有框|右|顯微鏡下人類腸道中常見的志賀氏屬桿菌(原圖/美聯社)。[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527/705941.htm#ixzz6FDgIA5ke 美國出現首例「超級細菌」全球無任何抗生素可治!]ETtoday新聞雲]]''' 桿菌性痢疾 ''' (英語:Shigellosis),是由志賀氏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病原體可耐酸性,進入人體後,於小腸繁殖,之後進到大腸細胞。症狀有腹瀉(每天 8~10 次以上)、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腹痛及裏急後重(tenesmus),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患者因黏膜潰瘍導致糞便中有時有血跡或黏液或膿,然而也有許多個案沒有血便的情形,幼童可能出現抽搐症狀。
==疾病概述==
''' 桿菌性痢疾 ''' 是由志賀氏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病原體可耐酸性,只要10到100個病原體即可致病。分佈於全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為地方性流行病。群聚感染常發生在擁擠或可能接觸排泄物之處,如:監獄、托兒所、療養院、難民營及有男男間性行為者。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引起流行,污染的飲水或食物也常引起地區性大規模的流行。
[[臺灣]]地區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桿菌性痢疾,主要流行季節是每年6月至10月。另外,國人前往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旅遊,如果沒有注意飲食衛生,容易遭受桿菌性痢疾感染,不但會嚴重影響旅遊情緒及行程,更可能將致病原帶入國內散播,危害家人及親友的健康。桿菌性痢疾通常具自限性(self-limited),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病程平均 5~7 天。病情嚴重度及死亡率與患者的年齡、營養狀況及病原菌血清型有關,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1 感染導致較高的疾病嚴重度,合併症包含:毒性巨結腸症(toxic megacolon)、腸穿孔(intestinalperforation)及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住院患者之死亡率高達 20%;而因 Shigella sonnei 引起之感染,病程較短,症狀比較輕,除了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感染者之外,鮮少造成死亡。<br>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