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草砲台

增加 2,32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四草砲台'''<br><img src="http://historic.tainan.gov.tw/upload/c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四草砲台'''<br><img src="http://historic.tainan.gov.tw/upload/cht/160/71_img_2.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historic.tainan.gov.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pageinfo&id=71&index=8 圖片來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small>
|}

'''四草砲臺'''位於[[臺南市]][[安南區]],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二級古蹟。為清道光20年間[[臺灣兵備道]][[姚瑩]]所建的十七座砲臺之一,現存部分現在變成了臺南市[[鎮海國小]]的圍牆。

== 沿革 ==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為強化臺灣的海防,臺灣兵備道姚瑩於西元1840年修築了俗稱四草砲臺的[[鎮海城]],同時也修築位於安平的[[安平小砲臺]],分別守衛[[安平大港]]之外港「四草湖」的北岸與南岸。

因建築當時防務相當急迫,最初是用裝沙的竹簍及麻袋等做成的[[臨時性]][[防禦]]工事,設有30丈(約96公尺)長的護牆、十座砲墩和砲座。翌年(西元1841年)修築在牆腰開有八字形(兩端口大,中央較小)砲洞的石牆,為較永久的形式。

隨著駐軍調離、四草湖外港被廢,該砲臺遂因年久失修而坍毀。二次大戰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後,西元1951年<ref>[http://www.jhps.tn.edu.tw/php_about/about.php 臺南市鎮海國小]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14035957/http://www.jhps.tn.edu.tw/php_about/about.php |date=2012-04-14 }}</ref>鎮海國小在殘存的牆垣西邊建立校舍,四草砲臺部分便成了學校外牆。西元1969年,因颱風來襲導致南段牆垣倒塌,在西元1977年修復{{r|石。近年曾再整修,呈現今天的樣貌。

== 建築特色 ==
該砲臺城垣是以鵝卵石、三合土與長條石板所建,牆上的八字形砲洞外寬中窄,以方便更改射擊角度。目前砲台上攀生不少老樹,數根錯節,與砲臺牆體形成十分特殊的景觀。

= 其他 ==
砲臺的前方是[[大眾廟]],廟後存放[[台灣荷蘭統治時期]]與[[陳澤]]所率領之鄭軍作戰身亡的荷蘭軍隊遺骨的「海靈佳城」塚。

廟後也是珍貴的<[[紅樹林]]保護區>。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