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37
次編輯
變更
比邻星
,创建页面,内容为“比邻星或毗邻星(Proxima Centauri)位于半人马座,是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颗星,依拜耳命名法也称为半人马座α星C,是距离…”
比邻星或毗邻星(Proxima Centauri)位于半人马座,是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颗星,依拜耳命名法也称为半人马座α星C,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4.22光年),恒星分类属于红矮星。
它是由天文学家罗伯特·因尼斯于1915年在南非发现的,当时他是担任约翰尼斯堡联合天文台的主管。
==亮度==
通常红矮星的亮度都很弱,以肉眼观测是看不见的,比邻星也不例外。它的视星等是11等,绝对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如果从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其他两个星观测,将是4.5等星。
==距离、直径与质量==
由欧洲天文卫星Hipparcos量测到的视差772.33 ± 2.42 毫角秒推算,比邻星离地球大约是4.22光年远,或者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70,000倍(AU,天文单位)。离它最近的邻居依序为: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其他两颗星(0.21光年)、太阳(4.22光年)和巴纳德星(6.55光年)。从地球观测,比邻星离半人马座α星A视角约2°,或相当于满月直径的4倍。由于比邻星离半人马座α星AB双星与太阳距离的比率仅仅是20分之1,天文学家猜测它可能是以500,000至2,000,000年或更长的周期在绕半人马座α星AB双星的一个轨道上运转。因此,比邻星也称为半人马座α星C。
用欧洲南天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在2002年以光学干涉测量得到比邻星的角直径为1.02 ± 0.08毫角秒。由已知它的距离,推算实际直径大约是太阳的7分之1,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质量约为太阳的8分之1,或者木星的150倍。
==形成年代与寿命==
它的形成年代,与半人马座α星A和B双星相同,约48.5亿年前,比太阳的46亿年略早些。但由于大小仅比产生氢核聚变反应所需的恒星质量下限稍大,融合反应的速率很慢且不稳定,因此天文学家推算它的寿命可达数千亿年以上。
==表面活动观测==
比邻星有很活跃的色球层活动,在X-光波段可观测到它色球层的喷发,是属于典型的耀星(变星命名:半人马座V645);在紫外线波长观测它的色球层的变化,得知它的自转周期大约31天。由90年代哈伯太空望远镜所量测的资料显示,比邻星应存在有一颗尚未观测到的暗淡伴星。2016年8月24日欧洲南天天文台正式宣布发现了比邻星的一颗行星,命名为比邻星b[1],它位于比邻星的适居带内。即与恒星距离适中、可能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但也有人提出,比邻星是一颗M型矮星,这类恒星比较容易爆发耀斑,破坏行星的大气。
2017年3月24日,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望远镜观测到比邻星亮度在10秒内上升了1000倍,随后迅速回落。研究分析观测数据后发现,亮度上升集中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应该是一次比最强烈的太阳耀斑还强10倍的恒星耀斑。行星“比邻星b”在这次事件中受到的辐射,比通常太阳耀斑爆发时地球受到的辐射高出约4000倍。研究人员认为,比邻星b在它近50亿年的生涯中,可能曾多次遭受强烈耀斑袭击,即使表面曾有过液态水和大气,也早就被摧毁殆尽,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
它是由天文学家罗伯特·因尼斯于1915年在南非发现的,当时他是担任约翰尼斯堡联合天文台的主管。
==亮度==
通常红矮星的亮度都很弱,以肉眼观测是看不见的,比邻星也不例外。它的视星等是11等,绝对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如果从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其他两个星观测,将是4.5等星。
==距离、直径与质量==
由欧洲天文卫星Hipparcos量测到的视差772.33 ± 2.42 毫角秒推算,比邻星离地球大约是4.22光年远,或者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70,000倍(AU,天文单位)。离它最近的邻居依序为: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其他两颗星(0.21光年)、太阳(4.22光年)和巴纳德星(6.55光年)。从地球观测,比邻星离半人马座α星A视角约2°,或相当于满月直径的4倍。由于比邻星离半人马座α星AB双星与太阳距离的比率仅仅是20分之1,天文学家猜测它可能是以500,000至2,000,000年或更长的周期在绕半人马座α星AB双星的一个轨道上运转。因此,比邻星也称为半人马座α星C。
用欧洲南天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在2002年以光学干涉测量得到比邻星的角直径为1.02 ± 0.08毫角秒。由已知它的距离,推算实际直径大约是太阳的7分之1,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质量约为太阳的8分之1,或者木星的150倍。
==形成年代与寿命==
它的形成年代,与半人马座α星A和B双星相同,约48.5亿年前,比太阳的46亿年略早些。但由于大小仅比产生氢核聚变反应所需的恒星质量下限稍大,融合反应的速率很慢且不稳定,因此天文学家推算它的寿命可达数千亿年以上。
==表面活动观测==
比邻星有很活跃的色球层活动,在X-光波段可观测到它色球层的喷发,是属于典型的耀星(变星命名:半人马座V645);在紫外线波长观测它的色球层的变化,得知它的自转周期大约31天。由90年代哈伯太空望远镜所量测的资料显示,比邻星应存在有一颗尚未观测到的暗淡伴星。2016年8月24日欧洲南天天文台正式宣布发现了比邻星的一颗行星,命名为比邻星b[1],它位于比邻星的适居带内。即与恒星距离适中、可能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但也有人提出,比邻星是一颗M型矮星,这类恒星比较容易爆发耀斑,破坏行星的大气。
2017年3月24日,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望远镜观测到比邻星亮度在10秒内上升了1000倍,随后迅速回落。研究分析观测数据后发现,亮度上升集中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应该是一次比最强烈的太阳耀斑还强10倍的恒星耀斑。行星“比邻星b”在这次事件中受到的辐射,比通常太阳耀斑爆发时地球受到的辐射高出约4000倍。研究人员认为,比邻星b在它近50亿年的生涯中,可能曾多次遭受强烈耀斑袭击,即使表面曾有过液态水和大气,也早就被摧毁殆尽,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