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暴力

增加 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暴力.jpg|320px|缩略图|右|<big>抑制校园暴力</big>[http://gz.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1120/LOCAL201911201627000433088887998.jpg 原图链接][http://gz.people.com.cn/n2/2019/1120/c394666-33560647.html 来自 人民网 的图片]]]
''' 暴力 ''' 指基于故意 [[ 侵犯 ]] 或伤害他人的心理,而使用激烈且富有强制性力量之行为,包括有形物理或无形心理。
人类自古以来,为了生存,常透过暴力手段由 [[ 自然界 ]] 掠取生活必需品。在社会发展阶段,被压迫阶级通常以暴力手段推翻统治阶级。被压迫阶级在长期的压迫下,使得在 [[ 经济 ]] [[ 文化 ]] 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因人多,所以暴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 [[ 列宁 ]] 即认为“暴力是革命的火车头”。
==暴力倾向==
有暴力倾向者遇事时,倾向以武力来解决问题,有此 [[ 人生观 ]] 可能是缘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朋党互相游说及影响等。 [[ 儿童 ]] 早期出现的行为问题,好像是在家庭中遭遇严厉体罚和虐待、父母疏忽正确监理、目睹家庭暴力、结交损友等人际关系因素,容易在进入青春期时发展成为暴力倾向,甚至延续到成年期。一个人如果处于以暴力解决问题的家庭和社会,同时接触到酒精、毒品和武器的影响,也容易倾向以暴力解决矛盾。
有部分观点指受到虚构的电影、电玩等影响,会产生 [[ 条件反射 ]] 的思维方法,增加现实的攻击行为。 从前的暴力行为令他们获得人际关系的优势,感觉对方害怕、退让、敬畏,从中获得优越的成就,因此强化了犯事者的暴力倾向之持续及升级。
暴力倾向往往被认为是 [[ 情绪商数 ]] 低的表现,但两者并无直接关系,暴力倾向的人不一定因为冲动才使用暴力,只是更常使用暴力作为解决方法,或者喜爱使用暴力来作为舒缓压力的方式。暴力倾向不一定是施虐癖,后者是在对象处于痛苦状态时获得愉悦,而前者比较着重于使用暴力这行为本身,对于对象的感受不一定感兴趣。
==国际暴力==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暴力行为,因此发动战争,在现代社会,是一种犯罪行为,违背 [[ 国际法 ]] 发动战争者会遭到国际的谴责与制裁,更甚者,其国家会遭到 [[ 联合国 ]] 派遣部队攻击,统治者会被送往 [[ 国际法庭 ]] 接受审判,除了在联合国的首肯下,“为国际秩序所发动者”除外。
==视频==
110,9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