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屯區

增加 4,5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01年增設中山高速公路南屯交流道、2002年啟用台74線中彰快速道路快官至中清路段、環中路等新闢工程,也促進了的南屯區的發展。
 
==地理環境==
*地理
南屯區的地形東西寬廣而南北狹長,東至麻園頭溪與南區、西區為界,西至大肚台地與大肚區為鄰,南接烏日區,北端與西屯區接壤。區內東半部為台中盆地,西半部則為大肚山台地的斜坡面,整體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區內則有土庫溪、筏子溪、麻園頭溪等溪流由北往南的方向穿梭其間。望高寮為南屯區的地理高點,海拔約270公尺。
 
*氣候
南屯區的氣候屬於低緯度之副熱帶季風區,氣候與臺中盆地其他地區之氣候略同,氣溫及濕度均高,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3度左右,年平均最高溫度為攝氏28度,最低溫出現於1月份,4月至9月氣溫最高,每年從10月至翌年3月則較為涼爽乾燥。每年4月至6月為雨季,6月至9月則多雷雨及颱風雨,為全年降雨量集中時節。年平均降雨量為1,642.1毫米,年平均濕度為77%。冬季風向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但因有大肚山之屏障,風力較台中海線地區為小。
 
==產業發展==
*農業發展
臺中自古即享有地利、水利、人力等優勢,為臺灣最重要的糧倉之一。
南屯區以農業肇基,現今雖由於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已發展成產經重鎮,惟本區寶山、文山、春社、新生、鎮平、中和、楓樹里仍保有部分農田景觀,重要的農作物分述如下:
 
1.水稻(蓬萊米)
 
水稻田種植面積約170公頃左右,區內有成立水稻產銷班,班員與臺中地區農會契約栽種臺梗9號良質米,經農藥殘留檢驗合格並選出粒粒豐盈飽滿的頭等米,讓消費者品嚐在地的好滋味。
 
2.地瓜
 
南屯地瓜田主要處南屯與大肚區界附近的大肚山頂上,由於大肚山台地水源缺乏,因此僅適合栽種耐旱農作物(如地瓜、芝麻、蘿蔔等),又紅土排水性佳,種出的地瓜澱粉特多,口感鬆軟綿密,香Q可口,使得大肚山地瓜聞名全國。
 
3.南屯特色農作物-[[麻芛]]
 
黃麻並不是犁頭店獨有的作物,但黃麻的嫩葉-麻芛卻是犁頭店的特色食材,相傳最早臺灣黃麻源自清康熙年間由大陸移植至嘉義縣溪口鄉一帶,犁頭店居民早期是以務農為主,種植黃麻為取其長纖維製作麻繩用,日治時期更因需大量麻袋包裝米、糖以利運送出口,在中部地區鼓勵種植。
 
麻芛,是麻的初生嫩芽,每年5月到9月是盛產期。初生的嫩葉被惜福的農民作為食物,煮成湯並加入地瓜及吻仔魚,成為夏天裡很清涼消暑的佳餚,拌入白飯更有飽足感,遂成為最受農民歡迎的田間點心之一。改良後的「台中特一號」,屬甜麻品種,不必經過搓揉的步驟,煮食更便利。富含豐富營養價值,非常值得品嘗,除了傳統麻芛湯的吃法,南屯區當地文化工作者與在地店家已研發許多產品,例如:麻芛狀元糕、麻芛戚風蛋糕、麻芛牛軋糖、麻芛鮮奶冰棒、麻芛果凍
、麻芛茶系列(冰茶、奶茶、麻芛歐蕾、擂茶)等,形成在地特色伴手禮,而有「麻芛新故鄉」的美譽。
 
*工業發展
 
南屯區工業於60年代中期以後至今,以機械工業、五金工業、電子工業和製造業等各類工業及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主,區內設有臺中工業區及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休閒旅遊==
*[[彩虹眷村]]: 原名干城六村的彩虹眷村,在眷村老人的畫筆下重生,成為臺中地區的新興拍照勝地。
*[[筏子溪門戶迎賓水岸廊道]]: 4公尺高的 TAICHUNG 立體文字,成為臺中新地標。
*[[望高寮景觀園區]]: 是臺中市著名的觀高景點,夜晚的臺中市燈火通明,星光點點,站在大肚山望高寮的山頂上,擁有全方位的視野。
*[[豐樂雕塑公園]]: 豐樂雕塑公園為全臺首座公立雕塑公園,佔地達6 公頃。園內設有拱橋、流瀑、人工湖、涼亭、親水區、兒童遊戲場、活動中心、步道以及五十二件雕塑作品。
*[[文心森林公園]](圓滿戶外劇場): 文心森林公園為臺中市的多層次綠化景觀公園,佔地8.88公頃,園內有一座全台最大,大型表演戶外環型劇場-圓滿戶外劇場。現已成為臺中市民郊遊踏青的戶外休閒空間。
*萬和宮;台中市萬和宮是文化城最悠久的古剎,三百餘年來威靈顯赫;也是國定第三級古蹟,是國家的文化瑰寶。
3,9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