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移除 66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元朝統治時期,北方[[定窯]]、[[耀州窯]]已經走向衰弱,鈞窯和[[磁州窯]]則繼續發展。元代鈞窯系的燒造仍在河南禹縣,這時期鈞瓷的影響比宋朝還大,燒鈞瓷的窯口在河南廣有分布,河北、陝西也有,形成了一個鈞窯體系。
#胎質較厚、粗糙、鬆散,胎土顏色深灰或土黃。
#釉質略粗,釉層有大氣泡和[[棕眼]]<ref>[http://mastershi.pixnet.net/blog/post/129081497-舉世無雙--北宋鈞窯雙象耳瓶 舉世無雙--北宋鈞窯雙象耳瓶]{{Verify credibility|Pixnet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
#胎釉結合不如宋鈞 緊密。
#顏色一般是月白色後藍灰色,個別器物上有紫紅色彩斑,是人工有意塗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銅元素在高溫中的自然暈散。
#釉厚,自然垂釉多不到底,底足無釉,露深黃色或淺褐色胎。
#瓷化程度較低,叩之聲響低悶。<ref>[https://read01.com/oyongK.html 宋元時期鈞窯與鈞窯系的特點]{{Verify credibility|壹讀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ce.cn/culture/old/200707/04/t20070704_12055663.shtml |title=元代鈞瓷與宋代鈞瓷的差異 |access-date=2017-05-3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9063708/http://www.ce.cn/culture/old/200707/04/t20070704_12055663.shtml |archive-date=2008-09-29 |dead-url=yes }}</ref>
而觀察此件作品的器形、釉質、釉彩剝落與滿釉支燒等等的特徵,皆相異於宋代鈞瓷,此外,此作品與北京海淀區出土品雷同,釉中暈現的彩斑,也見於十三世紀墓葬之出土品,因而推測此作品應產燒於金元之際。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