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伽玛射线暴

移除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伽玛射线暴.jpg|350px|缩略图|右|<big>伽玛射线暴</big>[https://2f.zol-img.com.cn/product/128/457/ceQ3VpXpp2dLk.jpg 原图链接][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detail_12827/index12826457.shtml来自 中关村在线 的图片]]]
''' 伽玛射线暴 ''' (Gamma Ray Burst,缩写GRB),又称伽玛暴,是来自 [[ 天空 ]] 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01-1000秒, [[ 辐射 ]] 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发现于1967年,数十年来,人们对其本质了解得还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发生在 [[ 宇宙学 ]] 尺度上的 [[ 恒星 ]] 级天体中的爆发过程。伽玛暴是目前 [[ 天文学 ]] 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 [[ 美国 ]] 《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发现及早期研究==
[[20世 纪60 纪]]60 年代,美国发射了船帆座卫星,上面安装有监测伽玛射线的仪器,用于在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监视 [[ 苏联 ]] 进行核试验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1967年,这颗卫星发现来自 [[ 宇宙 ]] 的伽玛射线突然增强,随即又快速减弱,这种现象是随机发生的,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玛射线的总和,并且来源不在 [[ 地球 ]] ,而是宇宙 [[ 空间 ]] 。由于保密原因,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首批观测资料直到1973年才发表[1] ,并很快得到苏联Konus [[ 卫星 ]] 的证实。
==观测特征==
===时标和能谱===
伽玛射线的持续 [[ 时间 ]] 一般在0.01秒到1000秒左右,以2秒为界,大致可以分为长暴(long burst)和短暴(short burst)两类,典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0.0秒和0.3秒。时变的轮廓比较复杂,往往具有多峰的结构。长暴的 [[ 能谱 ]] 较硬,短暴的能谱较软。
===余辉===
伽玛射线暴爆发过后会在其它波段观测到辐射,称为伽玛射线暴的余辉。根据波段不同可分 为X 为[[X 射线 ]] 余辉、 [[ 光学 ]] 余辉、射电余辉等。余辉通常是随时间而指数式衰减的,X射线余辉能够持续几个星期,光学余辉和射电余辉能够持续几个月到一年。
===在天球上的分布===
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但远 [[ 距离 ]] 的伽玛射线暴明显少于近距离的,显示出非均匀各向同性,可以被膨胀宇宙学模型所支持,表明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宇宙学距离上的。
==伽玛暴的成因==
===长暴===
一般认为长暴产生于大质量恒星塌缩为 [[ 黑洞 ]] 的过程。
1998年发现伽玛暴GRB 980425与一个 [[ 超新 星SN 星]]SN Ib/Ic 1998bw 相关联。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暗示伽玛暴的成因可能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2002年,一个 [[ 英国 ]] 的研究小组研究了由XMM-牛顿卫星对2001年12月的一次伽玛暴的长达270秒的X射线余辉的观测资料,发现了伽玛暴与超新星有关的证据,发表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普通的超新星爆发有可能在几周到几个月之内导致伽玛射线暴。目前大质量 [[ 恒星 ]] 的死亡会产生伽玛暴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短暴===
短暴产生于两个致密 [[ 天体 ]] [[ 中子星 ]] 或黑洞的并合。GW170817/GRB 170817A的发现证实了这一模型。
=视频==
248,6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