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独立宣言

移除 6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独立宣言</big>'''   美国立国文书之一
《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历史背景 编辑==
在整个18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70年代之间,英国和其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英国议会对殖民地不断征税,但在议会中却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英国议会分别颁布《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案》(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又称《汤森法案》),引发殖民人民的反抗。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紧张关系持续升高,终在1775年爆发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莱克星顿枪声)(Battle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成为美国独立战争之先声。
独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早在独立前的一百多年间,欧洲启蒙思想就开始在北美传播,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欧洲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北美殖民地也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他们反对奴隶制,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并且喊出了:“没有代表权,就不得征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口号。这句口号原本是英国政治的基本原则,在英国贵族与王室的斗争中使用过,但独立战争期间被殖民者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宣言起草 编辑==
1776年6月7日,在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一次集会中,弗吉尼亚自治领的理查德·亨杰斐逊(站立)、亚当斯和富兰克林杰斐逊(站立)、亚当斯和富兰克林 利·李提出一个议案,即李氏决议文(Lee Resolution),决议文中写道:“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United Colonies)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兹决议:合众殖民地为,亦应为,自由独立之国家,其免除自身对不列颠王室之拥戴;其与大不列颠国之一切政治联系为,亦应为,彻底无效。——北美独立宣言)。6月10日大陆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实际的起草工作由托马斯·杰佛逊负责。 1776年6月11日,大陆会议任命一个“五人委员会”(Committee of Five)起草一份宣言,该委员会由康涅狄格殖民州的罗杰·谢尔曼、宾夕法尼亚殖民州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弗吉尼亚殖民州的托马斯·杰斐逊、马萨诸塞殖民州的约翰·亚当斯和纽约殖民州的罗伯特·R·利文斯顿组成 [1] ,聚集起草合宜之文告以宣示独立之决五人委员会向大陆会议提交《独立宣言》五人委员会向大陆会议提交《独立宣言》 [2] 心。五人委员会决议,宣言由托马斯·杰斐逊独立起草后对富兰克林与亚当斯展示,富兰克林一人即至少修订了其中48处。杰斐逊后据此誊录了一份修订版。宣言委员会从1776年6月11日开始工作,直到1776年7月5日《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天。五人委员会于1776年6月28日首次向大陆会议提交了该文件 。 [1] 7 。7 月2日,正式宣告独立。
7月4日独立宣言获得通过,并分送十三州的议会签署及批准。这十三个州分别是: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
==宣言内容 编辑==
威廉与玛丽学院毕业的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使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陈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独立宣言》并非1776年7月4日签署的,7月4日是决议采用宣言的日期,之后进行了印刷。议会代表们大多于1776年8月2日签署本宣言。
 
===中英对照===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独立宣言
New Jersey: RICHARD STOCKTON, JOHN WITHERSPOON, FRANCIS HOPKINSON, JOHN HART, ABRAHAM CLARK
新泽西:理查德·斯托克顿、约翰·威瑟斯庞、弗朗西斯·霍普金森、约翰·哈特、亚伯拉罕·克拉克
 
===复写副本===
 
1776年7月4日,大陆议会决议采用本宣言,其手写之初稿由议会主席约翰·汉考克与秘书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 Thomson)签署后,即送往数个街口外的约翰·当列普(John Dunlap)印刷厂印制。当晚即产出150份至200份的印刷本,今称当列普单面印刷版(Dunlap broadside)。其中一份于7月6日送达乔治·华盛顿将军手中,他于7月9日对驻扎于纽约的部队宣读。尚存的25份当列普单面印刷版为本宣言最古老之现存版本,手写之原稿今已不存。
1776年7月19日,大陆议会裁示,手抄誊录一份印刷版的宣言以供与会代表签署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 。这份抄本的原稿由提摩西·梅拉克(Timothy Matlack)在议会秘书之协助下,大字正体誊录而成。大部份与会代表于1776年8月2日签署本宣言,依据各人所代表的殖民州之地理位置,由北而南排序。数名代表因未出席会议,须于日后补行签署,其中有两名代表甚至根本没有签署。后来才加入大陆议会的代表们允获补签,最终共有56名代表签署本宣言。这份原稿今展示于国家档案署。
约翰·杜伦巴尔之名画常遭误解为独立宣言签署人之群像,但实为五人小组上呈大会其成果。1777年1月18日,大陆议会裁示,本宣言应更广为传布。经由玛丽·凯瑟琳·高达德(Mary Katherine Goddard)制作第二份手抄本。第一份手抄本上仅列出汉考克与汤姆森的姓名,第二份手抄本方列明所有的签署人。
1823年,印刷专家威廉·史东(William J. Stone)衔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之命,制作与原件毫无二致之雕版印刷本。史东使用湿墨转印法,即湿润原件之表面,并将原件上的部份油墨转印至一片铜质平板上。该铜质转印板后经蚀刻,用以反复压印,制作副本。1776年制作的原稿因十九世纪时的不当保存而历尽风霜,史东的雕版印刷本反而成为现代重制品的基础。
1776年7月6日至8日,本宣言由宾夕法尼亚的史坦因与西斯特(Steiner & Cist)译为德文,印刷成单面不折叠的形式。
=== 本文注解===独立宣言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之本文可分为五个章节:序文、前言、控诉英王乔治三世、谴责英人和总结。
1、序文
美洲十三合众州全体一致宣告:此时此刻,于人事发展进程中,斯属必要者,业为解消一群人民与他群间之政治捆缚,并视其地位─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于尘世诸政权间为互不隶属且相互平等,适切尊重人类宣告独立的目标理想之需求。
2、前言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
我等之见解为,下述真理不证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诸无可转让之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原意为:拥有私人资产之权)。兹确保如此权力,立政府于人民之间,经受统治者之同意取得应有之权力;特此,无论何种政体于何时坏此标的,则人民有权改组或弃绝之,并另立新政府,本此原则,以成此型式之政权,因其影响人民之安全幸福至巨。深思熟虑后,当得此论,即建立长久之政府,不应以无足轻重之理由改组,而基于已知之过往,世人宁可容忍积重难返之邪僻。然当连串之滥权者与篡夺者执迷不悟,迫人民屈伏于绝对专制下时,推翻此政府,是其权利,是其义务,并为未来之安稳提供新保障。
3、控诉
他拒绝批准,裨益最深且对公众利益至关紧要之法条。
他禁止辖下总督们通过当前迫切而必要之法条,延宕法条直至得其恩准;而于留中不发期间,他彻底置之不理。
他拒绝通过其他法条以调解广大行政区内之人民,除非人民放弃独立宣言原本独立宣言原本 于立法机构内之代表权,此为人民至高无上之权,唯暴君畏之惧之。
他于异常、不当、且远离公共纪录保管之处所召集民意代表与会,唯一目的为使其因疲于奔命而屈从于他个人之意旨。
他反复解散议会,因其勇于坚决反对他侵犯民权。
领衔签署者们主张(现时人民须改组政府之态势,不列颠致之),各殖民地有必要推翻与不列颠主权之政治束缚,成为独立国家。结论之核心,包含于1776年7月2日通过之李氏决议文。
我等,美利坚合众国之代表,召开全员大会,为吾民之公正意向世界最崇高之正义吁求,以各殖民地正直善良民意之名义,及其授权,郑重发表与宣告,团结之诸殖民地为,亦有权是,自由独立之国家,有权宣战、媾和、缔盟、建立贸易关系、从事其他独立国家有权行使之事务。为支持此宣言,以神赐之洲之屏障为坚固依靠,吾等相互托付生命、财产、与荣誉。
=== 两稿异同=== 
本宣言于采用前经三次修订:
1、杰斐逊之初稿。
乔治·沃尔顿
=== 宣言分析=== 
《独立宣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政治哲学——民主与自由的哲学,内容深刻动人;第二部分列举若干具体的不平等事例,以证明乔治三世破坏了美国的自由;第三部分郑重宣布独立,并宣誓支持该项宣言。
在第一部分中,《独立宣言》阐述的政治哲学主要是自由和民主内容独立宣言独立宣言 。包括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等。以及政府的组成和社会契约等内容。并且,对于英国政府的行为,从哲学的角度给予了抨击。这主要得益于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比较宽松的社会民主气氛,给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外部的社会条件,殖民地人民渴求自由、进取精神是启蒙思想传播的内在动力。到独立战争前夕,启蒙思想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一切的政治宣言,都要从哲学和文化中找到依据,《独立宣言》也是这样。在为革命斗争阐述理论依据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在对广大的人民做出动员。
在第二部分中,《独立宣言》列举了共29款事例,来证明乔治三世和整个英国政府对于北美殖民地的迫害。
其中,有15款是有关立法和司法方面的。这说明,法律方面的相关权利是北美殖民地所争取的最为主要的权利。法律在西方社会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而北美殖民地的人民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英国本土和欧洲国家的。在社会生活中,法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也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所以立法权和司法权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北美殖民地人们此前也曾经进行了许多形式相对温和的斗争。但是,英国国王和政府的镇压也不断的加强。最终,形式温和的斗争被暴力革命所取代。
通过对于这29款事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北美殖民地最初并不否认自己是英国的公民,充其量是“自治的公民”,而要求的自治权力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这一点从1774年费城第一届大陆会议中可以看出。大陆会议要求英国政府撤消高压法令,要求自治。但是并没有提出独立的要求。1751年富兰克林在谈到英国时,把英国比作“一个聪明而善良的母亲”,把大英帝国说成是一个“大家庭”。1760年代中期,尽管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议会不断征税的做法极为不满,但那时殖民地人民谈论更多的不是独立,而是如何在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建立一种理性、合理的关系,即让殖民地在英国议会中拥有某种形式的代表权。遗憾的是,英国国王和政府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以武力作为对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的回应,最终酿成了革命。
在第三部分中,《独立宣言》郑重的立誓,宣布美国的独立。宣誓的誓词,以基督教和契约理论作为依据。体现出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已经在语言、宗教信仰、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同一。崭新的美利坚民族已经宣告诞生。
尽管满篇都是关于自由的宣言,但有一句话的地位远比其他重要,"但是,当大量出现滥用权利,巧取豪夺,始终追求同一目标,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至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他们有权利、有义务抛弃这样的政府,为他们以后的安全提供新的守卫" == 重要人物 编辑== 
五人委员会(Committee of Five)
委员会的成员(右图由左至右)由康涅狄格的罗杰·谢尔曼、宾夕法尼亚五人委员会五人委员会 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弗吉尼亚自治领的托马斯·杰斐逊(第三任总统)、马萨诸塞的约翰·亚当斯(第二任总统)和纽约的罗伯特·R·利文斯顿组成,并被组成以起草合适的宣言。杰斐逊在起草宣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宣言被大陆会议采纳以前,大陆会议对杰弗逊的草稿作了重大改动,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写,特别是在佐治亚和南卡罗来纳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他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其中一个被移除的篇章涉及奴隶制度。 ===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资本主义精神最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 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富兰克林及其他的著作(20张)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4]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他靠印刷起家,后来就连他的墓碑上也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在历任美国总统智商排名中排在第二位的,他同时也是托马斯·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 《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还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 [5] === 理查德·亨利·李=== 
理查德·亨利·李是著名政治家、演说家。1774年,李作为弗吉尼亚自治领出
席在费城举行的第一届大陆会议的代表团团长,为英属美洲殖民地人民准备了演讲,并为大不列颠人民准备了第二次演讲,这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文件之一。会议期间他接受了许多重要委员会的任命。1776年6月7日,根据弗吉尼亚议会的指示,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提出了以下著名的决议《李氏决议文》(《李决议》):(1)“这些联合的殖民地现在是,而且理应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不再效忠英国王室,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现在是,而且应该完全消失”;(2)“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外国联盟是有利的”;(3)"准备一份邦联计划并将其传达给各个殖民地供其考虑和批准"。
在对第一项决议进行了三天的辩论之后,大陆会议决定将对该决议的进一步审议推迟到7月1日,但同时应任命一个委员会来起草一份《独立宣言》。由于李的妻子生病,他未能成为起草委员会的成员,但他的决议于7月2日获得通过,两天后《独立宣言》获得通过,理查德·亨利·李签署了《独立宣言》。
== 历史影响 编辑== 
美国的独立宣言受1581年荷兰共和国宣告独立之影响,吁求誓绝(Oath of Abjuration)。苏格兰王国于1320年的阿布罗斯宣誓(Declaration of Arbroath)作为史上第一次的独立宣言,毫无疑问也具有影响力。杰斐逊个人曾制作弗吉尼亚人权宣言,于1776年见采。
=== 哲理影响=== 独立宣言受美国共和主义精神所影响,即以之为自由权之基本架构。另外,宣言中也反映启蒙时期的哲学,包含自然律、自决、与自然神论等观点。宣言中的理想,甚至其中一些片断,直接引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之著作,尤其是其以“文明政府之真实起源、范畴、与终结之各项专论”为题之政府二论(Second Treatise on Government)。于其论文中,洛克拥护由受统治者成立政府之信念。洛克写道,人类拥有天赋人权。其他独立宣言所受到的影响包括阿尔杰农·西德尼之演讲与著作天助自助者(Wawrzyniec Grzymala Goslicki),以及托马斯·潘恩。据杰斐逊之理念,独立之目的为“非为寻找前此未有之新原则,或新论述……而是置事物之常理于世人眼前,以简洁之语句搏取赞同,并使之以我等受迫之立场自我判断。 === 实际影响=== 
若干史家相信独立宣言曾用以作为宣传工具,即美国人尝试为其叛英行为立说,以说服不愿起事之殖民地加入,并对可能施以援手之外国建立正当性。独立宣言亦曾用以结合大陆议会之成员。大多数的签署人都明白,自己签的是与革命事业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的生死状,而本宣言缩短革命与成功之距离。(或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挖苦的:“我等而今务须生死与共,否则定遭个别处决。”("We must all now hang together, or we will all surely hang separately.")
影响
独立宣言包含多名美国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后获编入美国宪法中。1848年赛尼卡福尔斯会议的《感伤宣言》以此为本。日后越南与罗得西亚等国之独立宣言亦本诸于此。在美国,独立宣言经常为日后之政治性演说所引用,如亚伯拉罕·林肯之堡葛底士堡演说,与马丁·路德·金博士之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独立宣言也激励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法国大革命中的根本宣言之一。
== 世界评价 编辑==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三权分立等思想原则,成为《独立宣言》的理论来源;英属北美殖民地资 本主义约翰·尼克松向众人宣读《独立宣言》约翰·尼克松向众人宣读《独立宣言》 经济的发展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独立宣言》发表的内在动力;而独立战争爆发后,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北美人民的首要任务,在此形势下,《独立宣言》的发表已是人心所向。1776年7月4目,在人民群众的强力推动下,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第一,平等学说。宣言明确认为平等应包括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这是针对英国殖民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提出的,虽有空想成分,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
《独立宣言》发表后,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独立宣言》的全称是《北美十三国联合一致的共同宣言》,宣言宣布各殖民地已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从此切断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这反映了北美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因此,《独立宣言》的发表极大地动员了一切革命力量,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对争取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独立宣言》也是一篇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献,它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和专制统治,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宣言凝集了北美先进分子的思想,它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对独立战争进程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独立宣言》正式向全世界宣告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这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同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的正义事业联系起来。美国独立日被定为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未来的发展。自1776年以来,“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作为人们的信念和理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美国正义的社会改革者,在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地位,都要提到这一理想。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独立宣言》作为最有力的思想和武器,这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的进程,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为之奋斗。
《独立宣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独立宣言》最重要的作用是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产生的天赋人权和 手捧《独立宣言》的自由女神手捧《独立宣言》的自由女神
社会契约思想转化为现实政治的原则,它标志着美洲和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13年,由于它是最单的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因此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充满着革命精神,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将人民主权首次贯彻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建国实践中。它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也给拉丁美洲和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推动力。宣言所体现的民主共和思想,也使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受到启迪和鼓舞,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独立宣言》草案中明确反对奴隶制,但在大陆会议表决时,由于左治亚和南卡罗来纳代表们的坚决反对,删去了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宣言虽然指出“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但在当时,宣言所标榜的自由平等权利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权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