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15
次編輯
變更
望庐山瀑布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望庐山瀑布 二首 》| 圖像 = [[ File:李白024.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a4.att.hudong.com/88/83/01300000239320122352832953185_02_250_250.jpg 编辑 原图链接] [http://p.cngonghui.net/pc/pp/?i=7dz0bzeez0czbazacz5cz9bz7bz1azcbz2bz9dz6czdbz9czeaz2czbfzdcz6bz1az&j=20202468313575_1093&img.baidu.com 讨论1图片来源]]]| 同义词 圖像說明 = 望庐 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 山 瀑布一般指望庐山瀑布二首水诗|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 《望庐山瀑布 二首 》 ''' 是 [[ 唐代 ]] 大诗人 [[ 李白 ]] 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ref>[1] 作品名称 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8ef0998901.aspx 望庐山瀑布 二首 ] 古诗文网;</ref> == 作品 别名 原文==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4cd732f986e7bfab?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望庐山瀑布 水、 古诗_ 望庐山瀑布 水二首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 《 李 太 白 集》 ] 文学体裁诗歌 作 者 李白 题 材山水诗目录1 作品原文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3 创作背景4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5 作者简介作品原文编辑望庐山瀑布二首⑴其一西登香炉峰⑵ 快资讯 , 南见瀑 发 布 水⑶。时间;2019-05-24 11:51</ref>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欻如飞电来,隐若 唐代:李 白 虹起⑹。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⑾;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 ⒆ ,疑是银河落九天 ⒇ 。 [2] [3] [4] 注释 == 译文 编辑词句注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 香炉峰 :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 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 烟 云聚散 霞 , 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⑶南见:一作“南望”。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⑸“喷壑”句:意谓 从远处看去 瀑布 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 好 似白 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 色绢绸悬挂 山 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前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 高崖上飞腾直落 的 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⑾“空中”二句:意谓 瀑布 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 好 像有几千尺 , 永不归 让 人 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 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 人间 ”。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一解为旧友 。 ==注释== ⒅“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⒆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 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一作“半天”。 此句极言 <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62802abab937.aspx 望庐山 瀑布 落差之大。 [2] [3] [4] 古诗文网;</ref> == 白话译文==[[File:李白025.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pic106.nipic.com/file/20160813/23075238_154344437423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15488350.html?_t=t 图片来源]]]
其一
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
其二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3]
创作背景编辑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4] [5] [6] ==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File:李白26.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pic126.nipic.com/file/20170404/5962892_12221972803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16954687.html 图片来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4] [5] [6] ==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独未见李白诗耳。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故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苏轼曰:仆初入庐山,有陈令举《庐山记》见示者,且行且读,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开元寺主求诗,为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亦是眼前喻法。何以使后人推重?试参之。 [4] [7] == 作者简介 编辑==李白像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9]==视频==<center>'''《望庐山瀑布》古诗动漫'''</center><center>{{#iDisplay:page/a0704fyb6eg|780|460|qq}}</center><center>'''幼儿版唐诗之望庐山瀑布'''</center><center>{{#iDisplay:k0394md4tkx|780|460|qq}}</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