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老舍纪念馆

移除 3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老舍纪念馆''',著名作家老舍 在北京 纪念馆 故居
==基本信息==
  丰富胡同属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灯市口西街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二条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草厂胡同和灯市口西街,长170余米。清[[乾隆]]时称"风筝胡同",宣统时称"丰盛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重名,遂改称"丰富胡同"。
  丰富胡同19号,在胡同南口内西侧, 老舍纪念馆 一座二进 典型的北京 四合院 建筑格局 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 占地面 积500 积400 平方米。 坐西朝 东, 是一座随墙"小 灰瓦 门楼" 内迎面 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 贴着里院东厢房南山墙向南 成的"一字 影壁" 遮挡住通 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 往里 走是个不大的小 的二门 街门南侧 有两间南房, 外院 门房 二门 ,迎面是一座北京现 里院南房与东厢房之间 已少见的五彩小木影壁。转过影壁 便到了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有北房3间,北 中正 两侧各有耳房1 间, 有东、西厢房各3 间和 西次 南房。院内房屋的屋面虽然是合瓦清水脊,但墙体却不是整砖到顶的清水墙,而是被称 "四角硬、棋盘心"的墙体 客厅 即:墙体上下左右四周用整砖砌成,中 东次 外罩灰皮的碎砖墙。小院的规格和布局透露出它最初的主 老舍夫 应该是户"小康人家",且具有一定 胡絜青 文化品位 卧室兼画室 小门、小院、"小门楼"和"四角硬"的墙体揭示出其主人决不 西耳房 高官富贾,既没有值得炫耀 老舍先生 社会地位 卧室兼书房 也没有更多的富余钱财。小院只能因地制宜,不过,小院的布局却是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是颇具匠心 现已按原貌对观众开放 <ref>[http://wukong.shufadashi.com/b/81/lsjngxbjx.html 关于老舍纪念馆]</ref>
  院子东西各3间厢房,现辟为展室,从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再现了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北面3间为正房,现为原状陈列,展示了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在这不大的客厅里,曾聚会过很多文化名人,周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边的沙发上,与先生亲切交谈。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就是老舍的书房兼工作室,书房内的光线很暗,书桌对着门,背后是嵌在墙里的大书架。书桌是硬木的,桌面嵌着青色大理石,上面放着文房用品,其中有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冯玉祥将军送他的圆形玉石印泥盒,有他收藏的清朝文人李渔的砚台,上面刻有“笠翁李渔书画砚”字样。还有一个黄铜做的烛台,似乎是美国带回来的,烛台上面有一个打棒球的小人雕像。桌面上当然少不了月份牌,日期还停留在“1966年8月24日,星期三,阴历八月初九”。40多年前的这个日子,老舍离开了自己的家,再也没有回来。<ref>[http://roll.sohu.com/20141113/n406006875.shtml “人民艺术家”老舍(组图)]</ref>
3,1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