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增加 1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世界主要气候类型.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关系模式图)</big>[http://pic.1010jiajiao.com/pic4/img2/2/199/472199/1010jiajiao_0.files/image048.jpg 原图链接][http://www.1010jiajiao.com/timu3_page_216956 来自 青夏教育 的图片]]]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是指因为纬度位置( 阳光直射与斜射)、 [[ 大气环流 ]] 、海陆位置(季风)、地形地势和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地区的自然条件。 
它是分地域分类型的,各个地方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 热带雨林气候:  == 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布: [[ 南美洲 ]] [[ 亚马孙平原 ]] ,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 热带 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 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 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 气候 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 主要 分布 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 我国台湾 部、[[雷州半岛]] 北纬15°~30°之间 [[海南岛]] ,以 非洲北 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 分地区 西南亚和 菲律宾群岛;在 澳大利亚 中西 大陆北 沿海地带也有 分布 。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广 冷月一般在18℃以上 热带干旱气候区常 降水量大,集中 副热带高 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 压和信风的 控制下, 盛行 多对流雨,再加上 热带 气旋过境带来 陆气团 量降水 气流下沉,所以炎 因此造成比 燥成了这种 湿季 气候 更多 主要特征 夏雨 气温高 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 有世界“热极”之称。 夏季 降水 极少, 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 年降 不足200 一般在1,500~2,000 毫米 ,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 日照强烈,蒸 上。本区热带季风 旺盛 更加剧了气候 有明显 的干 燥性。热带 湿季,即在北 干旱气候 球冬吹东北风 分布于热带 形成 旱气候区 季;夏吹来自印度洋 外缘 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 富含水汽 降水 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 集中,形成 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亚 热带 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 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 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 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 气候 更多的夏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 [[ 副热带 ]] 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 [[ 副热带高气压 ]] 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 亚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
主要分布在亚热 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位于 大陆 的内部,包括 西 岸, 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 、北纬40°~60° 美的格栏查科等 终年处在西风带, 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 居内陆距 洋气团影响,沿岸又 远或因 暖流经过 山地阻挡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 湿润的涵养 温在0℃ 流难 到达 又兼这里地处[[亚 月在22℃以下 带]] 鼓夏季高 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 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 季温和 这种 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 气候 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 地带以及大洋洲 类型。这里 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 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 分布 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全年 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 位于 大陆 西 岸, 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 朝鲜的大部、日本的 部以及俄罗斯远东 纬40°~60° 地区 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 终年处在[[西 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 带]] 寒冷干燥;夏季 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 海洋气团影响, 盛行东和东南风 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 雨热同季。 年降水 量1 量在1 ,000毫米 左右 以上 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 全年四季分明,天 这种 多变 候在西欧最为典型 随着纬度的增高 分布面积最大 在南 夏气温变幅 北美大陆西岸 相应 的纬度地带以及 ,而降水逐渐减少 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草原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 == 温带大陆性 干旱与半干旱 气候 。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 温带 沙漠 海洋 性气候 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 地方甚至多年无雨 东侧 夏季炎热,白昼最高 这种[[气候]]在 气温 可达50℃或以 、[[降水]]的变化 ;冬 同温带 寒冷 风气候有些类似 最冷月平均气 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 在0℃以下, 带季风 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 候那样明显 云量少 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 降水稍多;夏季有 日照长 流雨 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 但夏雨集 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 程度不像温带季风 气候 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以最热月10℃等 == 线为界。这一 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 ,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 气候 的主要特征是 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 在北 纬35°~55°左右的亚欧 大陆 东岸,包括我国华北 亚欧 东北、朝鲜的 部、日本 的北部 边缘(南 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 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 冰洋中 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 岛屿 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 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 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 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 暖热多雨 雨热同 酷寒而漫长; 年降水 量约200~300 量1,000 毫米 左右 以雪为主;地面 永冻层 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 只有地衣 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 苔藓等低等植物 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极地冰 ==温带草 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 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 地、 高原 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性气候:== 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 气候: ==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 [[ 喜马拉雅山 ]] 系、 [[ 帕米尔高原 ]] [[ 青藏高原 ]] ,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视频==
 
===<center>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center>
<center>{{#iDisplay:c0558zbkf5x|560|390|qq}}</center>
 
<center> 热带雨林气候 </center>
<center>{{#iDisplay:x141069zw7m|560|390|qq}}</center>
714,6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