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数据库

增加 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数据库.jpg|350px|缩略图|右|<big>数据库</big>[http://03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200227/20200227082134_62bd8210fefaa87129dc0b37f3529627_1.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200227082134902.html 来自 东方资讯 的图片]]]
''' 数据库 ''' ,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 [[ 电子文件 ]] 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 [[ 数据 ]] 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 [[ 二十世纪 ]] 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 [[ 表格 ]] 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化社会,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 [[ 信息资源 ]] ,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 [[ 办公自动化 ]] 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处理系统==
数据库是一个 [[ 单位 ]] 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它存储的是属于 [[ 企业 ]] 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从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径,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特征。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其 [[ 信息 ]] 而建立的,已经摆脱了具体程序的限制和制约。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数据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各用户之间信息 [[ 通信 ]] 的要求。
==主要特点==
===实现数据共享===
[[ 数据共享 ]] 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故障恢复===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物理 ]] 上或是 [[ 逻辑 ]] 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 [[ 逻辑结构 ]] 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 文件管理 ]] 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 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 [[ 组织 ]] 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数据一致性 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
 # [[ 安全性 ]] 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 [[ 完整性 ]] 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 并发控制 ]] :使在同一时间 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247,5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