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铃鼓

增加 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铃鼓.jpg|350px|缩略图|右|<big>手铃鼓</big>[http://img.jk51.com/img_jk51/104462576.jpeg 原图链接][http://tushuo.jk51.com/tushuo/5081862.html 来自 图说健康 的图片]]]
''' 铃鼓 ''' (Tambourine),亦可称为摇鼓。鼓框为圆形,直径由8吋至14吋不等,以木或 [[ 金属 ]] 制造,并且镶有多组金属片。当敲打乐器时,同时令金属片互相撞击而发出近以 [[ 马铃 ]] 的声音,因而得名  鈴鼓的其中一邊鼓面可以模上鼓膜。鼓膜主要由動物皮(羊皮或牛皮)所做成,亦有使用塑膠鼓膜。雖然現時大部份的鼓類樂器都已改用塑膠鼓膜,不過由於鈴鼓有一種獨特的演奏方法,是以濕的姆指在鼓膜上磨擦而發出碎而密集的鈴聲,這種方法在動物皮鼓膜的效果遠比塑膠鼓膜為佳,因此至今仍然被保留下來
鈴鼓的其中一邊鼓面可以模上鼓膜。鼓膜主要由動物皮(羊皮或牛皮)所做成,亦有使用塑膠鼓膜。雖然現時大部份的鼓類樂器都已改用[[塑膠]]鼓膜,不過由於鈴鼓有一種獨特的演奏方法,是以濕的姆指在鼓膜上磨擦而發出碎而密集的鈴聲,這種方法在[[動物]]皮鼓膜的效果遠比塑膠鼓膜為佳,因此至今仍然被保留下來。
==起源==
有关铃鼓的起源已经无法考查,但在 [[ 中亚 ]] [[ 中欧 ]] 一带,以至 [[ 葡萄牙 ]] 及印度的历史文献或出土 [[ 文物 ]] 中,可以证明这些地区数百年前已经有类似铃鼓的乐器流传。而英文 tambourine 一词则源自法文 tambourin,指的是当时一种在古罗马时期普罗旺斯已留存下来的一种长而窄身的鼓。tambour一字则源于阿拉伯语的“鼓”(tunbur) (tunbur) ,再加上字尾以表示其 [[ 体积 ]] 细小。[1]
==演奏方法==
 铃鼓有很多种的 [[ 演奏 ]] 方法。而每种方法所制造出来的声响亦不同。
===敲打===
最常使用的方法是一手持鼓框,另一手则拍打乐器的鼓皮或鼓框。亦可将铃鼓固定在 [[ 乐器 ]] 夹钳内,再以双手或鼓棍敲打发声。演奏急速的 [[ 节奏 ]] 时,亦可利把铃鼓置于手和大腿之间,便能在短时间内击出较多的次数。
===滚奏===
滚奏能令金属片不停地撞击而产生连续的声响。方法是手持铃鼓,利用手腕的前后摆动来摇动铃鼓,带动金属片相撞击。 [[ 速度 ]] 越快, 金属片的撞击就越密;摆动的幅度越大,所产生的 [[ 声音 ]] 亦越响。
===姆指轮奏(Thumb roll)===
这是一种需要较高技巧的演奏方法。原理是利用姆指(食指或中指亦可)沿鼓膜边摩擦,距离大概是离鼓边约1公分左右,摩擦带动金属片震动而制造出急速的滚奏效果。演奏前, [[ 乐手 ]] 会先在手指头上涂上一层蜡,或用水沾湿指头以增强 [[ 摩擦力 ]] 。如需要长时值的姆指轮奏,乐手会在鼓膜上画“8”字来增长 [[ 时间 ]]
==较突出使用铃鼓的乐曲==
*德伏扎克《 [[ 狂欢节序曲 ]] 》 
*比才《卡门组曲》
 * [[ 柴可夫斯基 ]] 《意大利随想曲》、《胡桃夹子组曲》、《曼符雷交响曲》第四乐章 * [[ 马勒第三号交响曲]]
==视频==
58,8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