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錢鏐

增加 8,792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Emperorcn box|图像=200px|位于[[西湖柳浪闻莺的钱镠雕像]] |名称=吴越太祖武肃王 |姓名=錢鏐 |庙号=太祖 |谥号…”
{{Emperorcn box|图像=[[File:Qianliu.JPG|200px|位于[[西湖]][[柳浪闻莺]]的钱镠雕像]]
|名称=吴越太祖武肃王
|姓名=錢鏐
|庙号=太祖
|谥号=武肃王
|陵墓=
|政权=[[吴越]]
|在世=852年-932年
|在位=907年-932年
|年号=[[天祐 (唐朝)|天祐]]:907年五月<br>
[[天宝 (吴越)|天宝]]:908年-912年<br>
[[凤历 (后梁)|凤历]]:913年正月<br>
[[乾化]]:913年二月-915年十月<br>
[[贞明 (后梁)|贞明]]: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br>
[[龙德]]:921年五月-923年<br>
[[宝大]]:924年-925年<br>
[[宝正]]:926年-931年
}}

'''钱镠'''<ref>{{標音|字=鏐|注音=ㄌㄧㄡˊ|拼音=liú}}</ref>({{bd|852年|3月10日|932年|5月6日|catIdx=Q錢}}),[[表字|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临安府 (浙江)|临安]]人。[[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人。

[[唐]]末跟从石镜镇将军[[董昌]]镇压農民反抗軍,任镇海[[节度使]],[[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初年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楊吳|吳]]、[[閩國|閩]]政權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后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長興 (李嗣源)|長興]]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庙号'''太祖''',諡號'''武肃王'''。

==生平==
===出身贫寒===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钱镠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ref>钱镠后改临安县为安国县,石镜乡改名广义乡,又改名为衣锦乡,临水里改为勋贵里,旧居安众营改为衣锦营。大官山改名功臣山</ref>。父亲[[钱宽]],母亲水丘氏。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传说钱镠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本欲弃之,但因其祖母怜惜,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鏐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ref>《臨安縣志》:“武肅王(錢鏐)初生時有異相,棄井中,婆奮留之,故乳名。”《钱鏐》第3-4页,蔡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ref>。

钱鏐自幼不喜诗文,偏好习武,常与邻里诸小儿戏于里中大木之下,指挥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钱鏐即位后将此树封为“将军木”。钱鏐在16岁的时候就弃学贩盐。当时私贩盐料是官府严厉禁止的,但由于利润极高,因此钱鏐铤而走险,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宣州等地贩卖[[私盐]]和粮食。这段贩卖私盐的经历,练就了钱鏐体魄和胆略,也为他日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

===跟随董昌===
17岁开始,钱鏐苦练硬弓长[[矛]],并读些《[[孙子兵法]]》,史书称其“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到21岁时,他在石镜镇充当“义兵”,并将小名“钱婆留”改为大名“钱鏐”(其为金字辈,并取“留”字音,故改“鏐”)。由于钱镠武艺高强,受到石镜镇指挥使董昌重用,经过平定王郢、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叛乱之后,逐渐提拔为偏将、副指挥使、兵马使、镇海军右副使等职。

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七月,[[黄巢]]起义军进犯临安。钱鏐以少敌多,巧妙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阻吓了黄巢军的进攻。880年,唐朝内乱四起,为保护地方安定,董昌、钱鏐联合各县民团,建立“[[杭州八都|八都军]]”([[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於潜县]]“於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和[[龙泉县]]“龙泉都”),次年,钱鏐授“都知兵马使”,并注意团结各都力量和下层头目,还将其弟钱銶、钱镒、钱铧、钱镖,以及儿子钱元璙、钱元瓘等人安插到部队中担任将领,从而将八都军逐渐培养成坚强的嫡系部队。

===平定两浙===
唐末、五代时期所称“两浙十四州”,包括现在浙江全境和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地区。七五八年,[[江南东道]]下属的[[浙江东道]]<ref>共辖润(今镇江)、常、苏、杭、湖、秀(今嘉兴)等六州。</ref> 和[[浙江西道]]<ref>共辖越(今绍兴)、明(今宁波)、婺(今金华)、衢、睦(今建德)、温、处(今丽水)、台等八州。</ref> 共有十四州,其中除去[[润州]]和[[常州]],再加上[[福建]]的[[福州]]和临安县的[[安国]]衣锦军,共为一军十三州,号称“十四州”,便是钱鏐创立的[[吴越国]]的大致范围。

====开疆拓土(875年-896年)====
[[File:Iron Plaque for Quan Liu, 2016-09-15 01.jpg|thumb|right|200px|钱镠受赐“金书铁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自讨伐王郢起,钱鏐身经百战,先后与刘汉宏、董昌等地方主要军阀作战,最终平定了两浙范围内的敌对势力,建立了巩固的地方割据政权。

882年7月起,占据浙东的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发兵西进,欲并吞浙西。董昌、钱鏐率[[杭州八都|八都军]]在钱塘江边御敌。由于出奇制胜,加上利用江上夜雾遮掩,钱鏐突袭敌营,获得首胜。之后,又在江干、富阳、[[诸暨]]、[[萧山]]西陵等地屡败刘军。最后,刘汉宏亲自督战,率十万大军与钱鏐在萧山西陵一带决战,结果被钱镠击溃,刘汉宏本人易装成屠户逃跑。这一次西陵大捷,是钱鏐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据说,从此钱鏐将西陵改名为西兴至今(现[[钱江三桥]]又名“西兴大桥”)。

此后,刘汉宏仍不断骚扰浙西,导致董昌和钱鏐决心彻底平定浙东之患。886年10起,钱鏐仅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率军攻克越州,并将潜逃被捕的刘汉宏斩于会稽街市。此后,钱鏐为杭州[[刺史]],董昌升任浙东[[观察使]]、检校太尉、陇西郡王等职。

董昌其人昏庸残暴,野心日增,随后就即位称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895年2月,唐朝封钱鏐为浙东[[招讨使]],令其讨伐董昌。但钱鏐起初感念董昌提携之恩,犹豫不决,但董昌却联合淮南[[杨行密]]偷袭[[苏州]]、杭州,最终使得钱鏐下定决心,攻克越州。董昌在被押付杭州途中,心存惭愧,投江自杀。从此,钱鏐基本控制两浙,并于896年10月,被授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897年8月,鉴于钱鏐招讨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赐[[丹書鐵券|金书铁券]]于他,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孙三死。这件[[钱镠铁券]]后经宋代[[陆游]]、明代[[刘基]]等人为其写跋,还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七位帝王御览。900年,为了表彰钱王的功绩,唐王朝派人取钱鏐画像,悬于[[凌烟阁]]<ref>《钱鏐》第62-64页,蔡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ref>。

====保卫巩固(896年-919年)====
钱鏐在平定了两浙内部的敌对势力后,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征讨。但由于三面受敌,仍经历了多次边境保卫战,有时还将战斗延伸至[[江西]]的信州(今[[上饶]])和虔州(今[[赣州]])等地。其主要对手就是淮南军阀杨行密和内部的“徐许之乱”。

钱鏐和杨行密的关系时而友好,时而敌对,体现出[[五代十国]]乱世的特点。双方的冲突共持续了三十年,其间钱曾出兵援助杨擒斩[[孙儒]]、安仁义等叛逆,并正式通婚,但也因董昌之战等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最后通过两次衣锦军保卫战和一次浪山江水战,才结束了双方的敌对状态。从此两浙地区进入休养生息的安定建设阶段。

902年,钱鏐刚被封为越王不久,其部下的徐绾和许再思<ref>原为孙儒部下,后带领“武勇都”投奔钱鏐。其军骁勇善战,但军纪涣散,在建设临安衣锦城时对钱鏐积怨。</ref>起兵叛变,使钱鏐大伤元气。最后钱鏐支付了二十万缗犒军钱,并派两个儿子作为人质,才使得叛军撤兵。这次内乱后,钱鏐吸取了教训,治国更为谨慎。

904年被封为吴王;907年,[[后梁]]封钱鏐为吴越王,吴越国自此创建。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