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史

增加 1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金史 ''' 》为 [[ 元朝 ]][[ 脱脱 ]] 等撰之 [[ 纪传体 ]] 金代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 [[ 金朝 ]] 建立和灭亡。后附〈金国语解〉一卷。 [[ 清朝 ]] 施国祁有《金史详校》10卷。
==过程==
《金史》纂修始于 [[ 元世祖 ]][[ 忽必烈 ]] 时期。中统二年(1261年),议修辽、金二史。灭宋后又议修辽、金、宋三史。但终因体例无法确定而不能成书。 [[ 元顺帝 ]] 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 [[ 翰林学士 ]] 欧阳玄等六人为总裁官,主持修纂。五年十月,辽、金、宋三史告成。元人修《金史》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有金代实录,包括完颜勖所撰《始祖以下十帝实录》三卷,以及《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熙宗实录》、《海陵实录》、《世宗实录》、《章宗实录》、《宣宗实录》等。唯卫绍王无实录,现存的材料是由王鹗多方收集而来。金末的事迹则多取材于元好问的《壬辰杂编》和刘祁《归潜志》、王鹗《汝南遗事》、杨奂《天兴近鉴》等。由于《金史》依据比较完整的《实录》,经 [[ 元好问 ]] 、王鹗等补充,元初以来又经几度修撰,实际上是经营已久,与《 [[ 宋史 ]] 》、《 [[ 辽史 ]] 》二史仓卒成书不同,故在三史之中号称最善。
==内容==
体例上,《金史》的本纪第一卷是以《世纪》为开始,追述 [[ 阿骨打 ]] 以前十代的事迹。本纪的最后一卷,又增《世纪补》,用以记述熙宗之父景宣帝、 [[ 金世宗 ]] 之父睿宗、金章宗之父显宗。传记中有关诸人参与的同一事件,则在首要人物的传中详见事实本末,其他传中则旁参侧见,避免重述。《金史》有交聘表,详细记载金与 [[ ]] [[ 西夏 ]] [[ 高丽 ]] 的使臣往来。
《金史》也存在一些记事互相矛盾、重叠,史实错误、疏略,年次颠倒脱舛,人地名混乱和记述战事则扬胜讳败的现象,例如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 [[ 渤海人 ]][[ 杨朴 ]] 是重要人物,“诸事革创,朝仪制度,皆出其手”,《金史》却没有记载此人。《金史》为张邦昌立传,似有小题大作之嫌,邦昌虽受金封册,但随即反正,又为宋廷所杀。《宋史》已立传,《金史》实不用再立传。清人施国祁著《金史详校》十卷,校勘和考订《金史》四千余条。另外 [[ 钱大昕 ]] 著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倪灿、卢文弨著《补辽金元艺文志》,金门诏著《补三史艺文志》等。
==版本==
《金史》于元至正年间刻成。明代有南北两监本、清有武英殿本。 [[ 乾隆 ]] 间,四库馆臣校勘武英殿本,将地名、人名等译名任意改译,造成混乱。1935年,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的百衲本《金史》,是以元至正刊一百三十五卷本(其中八十卷是初刻,五十五卷是后来的复刻本)影印的。1975年, [[ 中华书局 ]] 出版了《金史》标点校勘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并与监本、殿本参考,又参考有关史料进行校勘,吸取了前人的考订成果,是目前较好的版本。 ==参考文献==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