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湾山鹧鸪

增加 5,172 位元組, 4 年前
[[File:台湾山鹧鸪050.jpg | thumb | 300px | 台湾山鹧鸪 <br>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814/548621.htm 原圖鏈接] ]]

'''台湾山鹧鸪''' (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 <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B0%E6%B9%BE%E5%B1%B1%E9%B9%A7%E9%B8%AA|title=台湾山鹧鸪|date=2008-06-09|work=百度百科}}</ref> :雄鸟的体长为36厘米,体重311克;雌鸟体长25米,体重212克。体羽与海南山鹧鸪相似,额暗灰色,头顶橄榄褐色,头侧黑色而杂有白色羽毛。眼周栗褐色,外缘黑色。上体大致为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颏、颊、耳羽等都是白色,连成一条宽带。喉部鲜红色。颈部有黑色鳞状斑组成的宽阔横带。胸和两胁暗灰色,两胁有白色纵纹。腹部白色。嘴黑色,腿、脚红色。是中国台湾岛特有的珍稀物种,主要以植物种子以及树枝,树叶,[[昆虫]]为食物。分布区域窄狭,只限于[[中国]]台湾岛。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台湾山鹧鸪<br>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br>
别称:深山竹鸡<br>
界:动物界<br>
门:脊索动物门<br>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br>
纲:鸟纲<br>
亚纲:今鸟亚纲<br>
目:鸡形目<br>
科:雉科<br>
属:山鹧鸪属<br>
种:台湾山鹧鸪<br>
亚种:无亚种<br>
命名者及年代:Swinhoe, 1864<br>
英文名称:Taiwan Partridge<br>

==形态特征==
台湾山鹧鸪雄前额灰色,头顶至枕淡红褐色,具黑色羽干纹;眼先灰白色,眼区黑色,眼睑栗褐色; 头侧黑色,杂有白色;后颈暗鼠灰色而具黑色斑点。背、腰、尾大致为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内侧飞羽有宽的栗色羽缘,最内侧飞羽具黑色亚端斑和栗色尖端。颊、喉和前颈白色;杂有少许不甚明显的灰色羽毛。尾下覆羽淡土黄色或白色,具黑色横斑;嘴黑色,脚红色。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喉有窄的、杂有白色的横带。<br>

大小量度:体重311g,体长200-240mm,嘴峰♂21mm,♀16mm;尾♂59mm,♀47mm。<br>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原始阔叶林中,多在林下灌丛或草丛中活动,有时也出现于林缘灌丛与草丛,甚至出现于裸露的悬崖地带。

==生活习性==
善于隐蔽。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平时多呈2-3只的小群活动。活动多在林间地面上,晚上则栖息于树枝上。每当清晨和黄昏时刻,常发出一连串清晰而宏亮的叫声,且愈叫愈高,当叫到最高时,又会突然急降而下,重复鸣叫,鸣声似“咕噜,咕噜……丢鼓-丢鼓-”声,越升越高至高潮时突然回落。由于鸣声清脆宏亮,很远就能听到,而且多是在清晨和黄昏固定时刻鸣叫,比较准时,所以当地群众称它为“[[时钟鸟]]”。主要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嫩枝、嫩叶等为食,也吃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时常用脚在地上刨食。

==分布范围==
台湾山鹧鸪是中国的特产鸟类,分布于[[台湾]]的[[宜兰]]、[[台东]]、[[花莲]]等县境内的山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6月份,亦有早在3月即开始繁殖的,营巢在山地森林中的靠近基部的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巢内再铺垫以少许细的桔枝和落叶即成。有时也置巢于岩石缝隙间。每窝产卵6-8枚,卵椭圆形,白色而富有光泽,被有暗色云雾斑。卵的大小为40×30毫米。孵化期24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警戒。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亚种分化编辑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作为食物被捕猎:因其易于饲养,且肉质鲜美,遂成野味店愿意收购的鸟类,故面临颇大的狩猎压力。 栖息地破坏:杀虫剂、木材生产和扩耕而造成的森林破坏。由于台湾地区环保组织的积极干预,生态和种群的恢复,在2014年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扩大,种群数量上升,已经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br>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zgHkmYM_M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2014.2.(22)(28)-大雪山-台灣山鷓鴣(深山竹雞)}}<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