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桑黄

增加 74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桑黄 </big> ''' |- | [[File:2-1605241P6413O.jpg|缩略图|居中|[http://lingzhi.swsz88.com/uploads/allimg/160524/2-1605241P6413O.jpg 原图链接][http://lingzhi.swsz88.com/sanghuang/17.html 来自 山珍山味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桑黄 门:真菌门  纲:层菌纲  目:非褶菌目  科:多孔菌科 属:木层孔菌属  |}'''桑黄''' ,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 (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 (L.) Fr.; Boletus igniarius L.; Polyporus igniarius Fr.]的子实体。分布于华北、西北及 [[ 黑龙江 ]] [[ 吉林 ]] [[ 台湾 ]] [[ 广东 ]] [[ 四川 ]] [[ 云南 ]] [[ 西藏 ]] 等地。具有活血,止血,化饮,止泻之功效。常用于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ref>[http://www.xyzyw.cn/xicangtechan/sangshusanghuang.html 桑黄的功效], 信誉藏 部位子实体。网, 2020-01-18</ref>
== 性味 ==
味微苦,性寒。
火木层孔菌:子实体多年生,木质,侧生无柄。呈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腹面凸,(5-20)cm×(7-30)cm,厚3-15cm。幼时表面有细绒毛,后脱落,有明显的龟裂,无皮壳,有假皮壳,有同心环棱。盖面呈灰褐色、肝褐色至黑色,有光泽;边缘圆钝,龟裂少,有密生的短绒毛,干后脱落,呈肉桂色至咖啡色。菌肉硬,木质,暗褐色,厚0.5cm左右。菌管多层,层次常不明显,老的菌管有白色菌丝充塞;管口面锈褐色至酱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5个。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μm×(5-7)μm。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μm×(3-4)μm。
== 生长环境 ==
生于杨、柳等阔叶树树干上。分布于华北、西北及 [[ 黑龙江 ]] [[ 吉林 ]] [[ 台湾 ]] [[ 广东 ]] [[ 四川 ] [[ 云南 ]] [[ 西藏 ]] 等地。
== 药材性状 ==
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cm×(3-21)cm,厚1.5-10cm,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幼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5-6)cm×(4-5)μm;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μm。
6、免疫调节作用。<br>
== 相关论述 ==
桑黄始裁于《 [[ 药性论 ]] 》。《 [[ 本草图经 ]] 》云:“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并附有“信州桑黄”图一幅。《纲目》在“桑耳”条“释名”项下云:“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这里“桑黄以下”,是指“桑黄、桑臣、桑上寄生”之名,认为此三名指一种硬菰,不是“软耳”,说明桑黄是生于多种树上的硬质的大型真菌。据《 [[ 本草图经 ]] 》“信州桑黄”图呈不规则块状,有毛,并参考现代有关文献考证,认为其代表种即指多孔菌科的火木层孔菌。又唐代《西阳杂俎》裁:“代地(今河北尉县)有树鸡如桮棬,呼为胡孙眼。”其形态描述亦为本种。==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