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樂麗花園

增加 5,35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杜樂麗花園'''<br><img src="https://blog.hotelscombined.com.tw…”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杜樂麗花園'''<br><img src="https://blog.hotelscombined.com.tw/wp-content/uploads/2018/07/batch_shutterstock_467520902-1-Copy.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blog.hotelscombined.com.tw/%E5%B7%B4%E9%BB%8E%E8%87%AA%E7%94%B1%E8%A1%8C-%E4%BA%94%E5%A4%A9-%E8%A1%8C%E7%A8%8B/batch_shutterstock_467520902-1-copy/ 圖片來自HotelsCombined]</small>
|}

==簡介==

'''杜樂麗花園'''({{lang-fr|'''Jardin des Tuileries'''}})是[[法國]][[巴黎]]一座對外開放的[[庭園]],
位於[[羅浮宮]]<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與[[協和廣場]]之間,即法國法蘭西島巴黎市正中心,是羅浮宮博物館的前庭院,範圍從卡塞爾凱旋門至協和廣場約1公里,是巴黎最高貴且規模最大的皇室園林,塞納河畔和水鏡池的美景,充滿法國的歷史人文氣息,對稱且嚴肅的幾何圖形有種相當突出的平衡之感;杜樂麗花園擁有許多古羅馬大雕像,擁有「露天博物館」的美稱,萊姆樹、栗樹等花園綠地的陪襯,花園內的遊樂場、點心攤、千禧摩天輪以及橘園美術館。

杜乐丽皇宫一直都是皇帝皇后的寝宫,也是皇帝大开宴席的地方,因此华丽不凡,后来凡尔赛皇宫落成,皇帝迁出,它一度冷落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巴黎人强制路易十六从凡尔赛皇宫住进杜乐丽皇宫,因此杜乐力皇宫又有帝踪了,但杜乐丽皇宫也开始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杜樂麗花園於1667年首次對外開放,並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公園。從19世紀開始,杜樂麗花園成為巴黎人民休閒、散步及放鬆心情的場所。

==歷史發展==
杜樂麗花園原本是16世紀中期皇后凱薩琳˙特˙麥迪奇(Catherine de Medicis)的私人財產,在建立杜樂麗皇宮時將羅浮宮左右接連起來,由法國園丁皮耶˙勒諾特、伯那特˙貝利希和義大利園丁卡納斯橘、達金等人設計建造而成,完工後杜樂麗花園就成為皇室休閒遊憩的所在;到了17世紀路易十四時代的首相柯爾貝特委任園丁翁帖˙勒諾特重新翻修杜樂麗花園,讓杜樂麗花園的景觀更為精緻且華麗,18世紀又再度擴展杜樂麗花園,並提供民眾入園遊憩休閒,在今日李弗里街一側擁有許多遊樂設施,是當時巴黎臨時的大遊樂場;法國大革命時期,杜樂麗花園成為革命殺戮的戰場,革命軍包為羅浮宮、路易十六和皇室家族成員相繼奔逃,杜樂麗皇宮和花園受到大火波擊成為今日羅浮宮開口狀的建築,1794年法國大革命成功杜樂麗花園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拿破崙一世在1800年2月19日搬進杜樂麗宮,並且開始改善內部以成為一個皇帝的住所。一條新的街道穿過羅浮宮與卡魯索廣場之間,並建造圍牆圍繞在庭院四周,他還建立了一個小[[凱旋門]],風格仿照羅馬的[[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凱旋門,位於卡魯索廣場中央,作為宮殿的正門。

拿破崙一世在1801年下令在杜樂麗宮北側建造一條新的街道,通過瑪麗德美第奇興建的騎馬學校和馬厩,以及法國大革命期間關閉的貴族的私人花園與[[修道院]]。為了紀念拿破崙一世在1797年的勝利,這條街道被稱為[[里沃利街]]。

拿破崙一世也修改花園內部的設計。他繼續在花園舉行[[軍事]]遊行,並舉辦宴會活動,包括他在1810年4月2日舉行自己的婚禮,迎娶[[瑪麗·路易莎]]。

在拿破崙一世失勢後,杜樂麗花園曾短暫的被[[奧地利]]和[[俄羅斯]]士兵所佔領。新國王[[查理十世]]恢復君主制,並在花園裡慶祝聖查爾斯節。

在1830年,經過短暫的[[法國七月革命]],新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成為杜樂麗花園的主人。他想要在花園裡創造一個私人花園,於是杜樂麗宮前端的一部分被用圍籬與花園其他部分切割開來。

經過1852年短暫的另一場革命(二月革命)後,第二共和的統治結束,新的皇帝[[拿破崙三世]]成為杜樂麗花園的新主人。他在花園裡設計花壇、[[植物]]與新的雕像來裝飾他的私人花園。為了他的兒子[[拿破崙·歐仁·路易·波拿巴]],他在1859年將花園的一部份闢為操場。當皇帝不在巴黎時(通常是從5月至11月),整個花園,包括他的私人花園和運動場在內,是完全對外開放。

路易·拿破崙皇帝在1870年[[普法戰爭]]中戰敗並遭到[[德國人]]俘虜,[[巴黎公社]]順勢在巴黎起義。後來法國政府軍攻入巴黎,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於是下令焚毀巴黎的主要建築,包括杜樂麗宮與羅浮宮。而被燒毀的杜樂麗宮直到1883年才被拆除,宮殿的原址則成為杜樂麗花園的一部分。

19世紀中期後,杜樂麗花園位於協和廣場兩側的平台分別建立了橘園美術館和網球場畫廊,發展至今杜樂麗花園成為法國巴黎花園最具代表的旅遊景點;也是一般巴黎人放鬆心情、聚會、散步、娛樂、享受新鮮空氣與綠地的場所。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1,2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