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电子舞曲

增加 7,53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电子舞曲1.jpg|缩略图|[http://jsin.vvvdj.com/upload/Photo/1410518955194.jpg 原图链接] 电子舞曲 [http://www.vvvdj.com/hot/dianzi/ 来源于清风…”
[[File:电子舞曲1.jpg|缩略图|[http://jsin.vvvdj.com/upload/Photo/1410518955194.jpg 原图链接] 电子舞曲 [http://www.vvvdj.com/hot/dianzi/ 来源于清风DJ音乐网]]]

'''电子舞曲'''(英语:Electronic Dance Music,英文多称及简称为EDM),是一种主要与[[舞蹈]]相关的娱乐活动中播放所製作的[[电子音乐]],但很多也是当作流行乐出品或将流行曲当做素材,与[[流行舞曲]]、[[电子流行]]、[[流行电音|合成器流行]]有著密不可分的关係。

==简介==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一个广泛的舞曲流派的统称,主要用于夜店、电音节由DJ播放。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它的分类包括House,Techno,Trance,Drum and bass,Dubstep,EDM,Bass Music,Hard Dance和它们各自的子分类。

此类型的音乐大多是为了让[[DJ]]于连续播放的「[[DJ mix|DJ set]]」中使用而创作,在DJ set中,DJ会使用[[DJ mix|混音]]等技巧让不同歌曲或唱片之间能够滑顺的衔接起来。<ref>Butler, M.J., Unlocking the Groove: Rhythm, Meter, and Musical Design in Electronic Dance Music,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2–13, 94.</ref>

由于电脑可以很轻易的统合各种音乐风格,使得电子舞曲是一个广义的名词,一般来说用来描述各种以[[迪斯可]]、[[浩室音乐|浩室]]、[[铁克诺音乐|铁克诺]](techno)和[[嘻哈音乐|嘻哈]]为骨干製作的混合性[[音乐类型]]。

==历史==

早期的电子舞曲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Giorgio Moroder]]的[[迪斯科]]音乐,以及[[Kraftwerk]]和[[Yellow Magic]]乐队制作的电子音乐。而说到早期的电子音乐,你可能会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迪斯科音乐。虽然电子音乐直到70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但音乐艺术家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乐器。

电子音乐是在1980年代从各地的[[夜店]]诞生并开始流行,其后经历了1980年代后期的仓库派对场景,以及之后的锐舞和迷幻浩室(acid house)风潮。

到了1990年代中期,电子舞曲已经大量的出现在当代文化中,其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开始在各种历史、文化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文献中被分析探讨。电子舞曲是利用各种如[[合成器]]、[[击鼓机]]和[[音序器]]等[[电子乐器]]所创造,并刻意强调这些[[乐器]]的独特声音效果,有些电子乐器也会模仿传统共鸣乐器的声音。

电子舞曲有时也包括以舞曲[[电子音乐类型列表|风格]]为创作基础,但并非是完全为了使用于舞蹈中所製作的音乐。<ref>{{Cite web |url=http://www.societymusictheory.org/mto/issues/mto.01.7.6/mto.01.7.6.butler_frames.html |title=MTO 7.6: Butler, Turning the Beat Around<!-- Bot generated title --> |access-date=2012-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24001438/http://societymusictheory.org/mto/issues/mto.01.7.6/mto.01.7.6.butler_frames.html |archive-date=2009-01-24 |dead-url=yes }}</ref>

== 类型 ==
{{Main|电子音乐类型列表}}
电子舞曲是由音乐媒体人士和乐迷将之分成许多不同类别,而这些类别、风格或次风格一直持续地在增加和演进。在许多舞曲类型之中,每分钟的节拍数(BPM)是能帮助分类的方式之一。

人声的有无、现场乐器或合成乐器、鼓点节奏的模式的差异等,也能定义出不同类别的电子舞曲曲风。某些曲风类型主要是为了配合舞蹈,例如[[类电子]](Electro)、[[欧陆舞曲|欧陆]]、[[浩室音乐|浩室]]、[[出神音乐|Trance]]、[[Hardstyle]]、[[碎拍]](Breakbeat)、[[丛林舞曲|丛林]](Jungle)、[[迴响贝斯|Dubstep]]等等。而其他较偏向实验风格的类型则以聆听欣赏的目的为主,包括[[智能舞曲]](IDM)、[[Glitch]]和[[Trip Hop]]等。

== 製作技术 ==
在1980年代,许多流行的[[电子音乐]]开拓了使用[[MIDI]] [[网络传输协议|protocol]]来进行製作;这是一种能帮助扩展不同[[音乐工艺|音乐相关工艺]]之间的[[互动性]](interactivity)和[[同步|同步性]](synchronization)的新技术。到了1990年代,随著[[个人电脑]]的成长,电子舞曲渐渐开始以[[电脑]]为主要的製作工具。

== 重要的创作者、製作人和DJ ==
伴随著1990年代电脑音乐科技的爆炸性成长以及设备价格的降低,电子舞曲创作者和[[DJ]]的数量急剧增加。加上[[硬碟]]录音系统的出现,任何家用电脑的使用者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者,也促使了成员仅有一人的「卧室乐队」(bedroom bands)大量出现。但其中仍有许多被认定具重要地位的创作者。

在[[工业音乐]]、[[合成器流行]]和其后的电子舞曲风格领域有著显著影响力的先锋创作者包括了[[玛丹娜]]、[[发电厂乐团]]、[[黄色魔术交响乐团]]、[[The Human League]]、[[A-ha]]、[[宠物店男孩]]、[[Silver Apples]]、[[杜兰杜兰]]、[[傻瓜庞克]]、[[流行尖端]]、[[新秩序_(乐团)|新秩序]]、[[伏尔泰咖啡馆]](Cabaret Voltaire)和[[Throbbing Gristle]]。在硬蕊、欢愉硬蕊和Gabber曲风中,重要的製作人和DJ包括[[Angerfist]]、[[Neophyte]]、Endymion、[[史考特·布朗]]、Brisk and Ham、[[DJ Hixxy]]、[[Darren Styles]]和[[Mark Breeze]]。

也有许多的音乐家、製作人和DJ被认为有著超级巨星的地位,例如[[老菸枪双人组]]、[[Alan Walker]]、[[艾维奇|艾维奇]]、[[阿曼·凡·布伦]]、[[保罗·凡戴克]]、[[哈德威尔]]、[[大卫·库塔 (DJ)|大卫·库塔]]、[[提雅斯多]]、[[捷德]]、[[ATB]]、[[deadmau5]]<ref>http://www.nytimes.com/2012/04/05/business/media/electronic-dance-genre-tempts-investors.html</ref>、[[Above & Beyond]]、[[保罗·欧肯弗德]](Paul Oakenfold)、[[Showtek]]、[[John Digweed]]、[[Sasha]]、[[达许柏林]]、[[Markus Schulz]]、[[马汀·盖瑞克斯]]、[[瑞典浩室黑手党]]、[[卡斯科]](Kaskade)和[[费利·高士顿]](Ferry Corsten)(Dimitri Vegas and like Mike)等等。他们一场演出就能获得五位数美元的酬劳,并且在大型活动中担任压轴的表演工作。部分DJ有著自己的世界性电台或网路广播节目,例如[[保罗·凡戴克]]的《VONYC Sessions》、[[Above & Beyond]]的《Trance Around the World》、[[阿曼·凡·布伦]]的《A State of Trance》和[[提雅斯多]]的《Tiësto's Club Life》。

在[[Hardstyle]]风格中,[[Da Tweekaz]]、[[D-Block & S-Te-Fan]]、[[猎头者]]、[[Showtek]]、[[Zany]]、[[Noisecontrollers]]、[[Sub Zero Project]]、[[Coone]]、[[Blutonium Boy]]、[[Technoboy]]、[[Tuneboy]]、[[Hardstyle Masterz]]、[[Dark Oscillators]]和[[Deepack]]都是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

在浩室、铁克诺和鼓打贝斯类型方面,许多先锋乐手包括[[Charanjit Singh]]、[[胡安·阿特金斯]]、[[Pendulum]]、[[Derrick May]]、[[Goldie]]、[[A Guy Called Gerald]]、[[Russian sensation Sonkin]]、[[LTJ Bukem]]、[[Alan walker]]、[[Joey Beltram]]和[[Frankie Bones]]等都在今天依然持续活跃。

唯一曾获得告示牌200排行榜第一名的电子音乐专辑是[[超凡乐团]]的《The Fat of the Land》。

== 资料来源 ==
{{reflist}}

== 延伸阅读 ==
*Hewitt, Michael. ''Music Theory for Computer Musicians''. 1st Ed. U.S. Cengage Learning, 2008. ISBN 978-1-59863-503-4

{{电子音乐类型|state=expanded}}
[[Category:910 音乐总论]]
128,8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