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23
次編輯
變更
茵陈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茵陈</big> ''' |- | File:茵陈1.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g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茵陈</big> '''
|-
| [[File:茵陈1.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gss0.baidu.com/9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aa18972bd40735fa97831ea492510fb30f2408bf.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D2%F0%B3%C2 来自 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茵陈
'''别 称''':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
'''门''':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山东、陕西、山西等省等地
'''纲''' : 合瓣花亚纲
'''界''':植物界
'''拉丁学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目''':管状花目
|}
茵陈(学名: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别名耗子爪、绒蒿,菊科牛至属植物。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有清热利湿、退黄等功效。
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学名
茵陈
别称
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
门
被子植物门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科
菊科
族
塔花族
拉丁学名
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亚科
野芝麻亚科
属
牛至属
展开
目
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主要价值
主要功效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性研究
5茵陈食疗
6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种植方法
田间管理
病虫防治
7其它相关
8词条图册
1形态特征编辑
商品通称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
茵陈
茵陈(5)
叶具柄,柄长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圆形,被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4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钝或稍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上面亮绿色,常带紫晕,具不明显的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下面淡绿色,明显被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侧脉3-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多少突出;苞叶大多无柄,常带紫色。
4月初茵陈的形态
4月初茵陈的形态
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由多数长圆状在果时多少伸长的小穗状花序所组成;苞片长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锐尖,绿色或带紫晕,长约5毫米,具平行脉,全缘。花萼钟状,连齿长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多少显著,萼齿5,三角形,等大,长0.5毫米。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钟形,长7毫米,两性花冠筒长5毫米,显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显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开张,长2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均长圆状卵圆形。雄蕊4,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内藏,花丝丝状,扁平,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两性花由三角状楔形的药隔分隔,室叉开,而雌性花中药隔退化雄蕊的药室近于平行。花盘平顶。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
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稜,褐色,无毛。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茵陈</big> '''
|-
| [[File:茵陈2.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yunyao.net/images/upload/Image/901348161_1296044344.jpg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D2%F0%B3%C2 来自 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茵陈
|}
花期7-9月,果期10-12月。[1]
2生长环境编辑
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1]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
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
3分布范围编辑
产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西藏;[1]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1]
4主要价值编辑
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1]
药材简介:
茵陈英文名: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其他别名:芦蒿,白蒿,松毛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主要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2]
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茵陈
茵陈
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绵软如绒;茎长7~10c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3]
药材应用鉴别
茵陈与青蒿,二者均气味芳香,能解湿热,故湿热黄疸,湿温,暑温之证,均可应用。但茵陈主入脾胃,为退黄主药;青蒿主入肝,胆,功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温之火,为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暑温壮热所常用。
化学成分
滨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对-聚伞花素、苎烯、紫苏烯、α-水芹烯、百里香酚、α-、β-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滨蒿素、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菌陈含挥发油, 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黄烯、达瓦酮、茵陈炔酮、丁香酚、异丁香酚、萘、苯甲醛、龙脑.另含茵陈色原酮、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另据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蒿素A、B。
药理作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结构式
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结构式
1、利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
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本品水浸剂0.25g/kg,或精制浸剂(去除及未去除挥发油)1g/kg静脉注射于急性胆囊插管犬,或以精制浸剂1g/kg给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不论对健康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犬,均有利胆作用,胆汁分泌量增加时其干重也增加。6,7-二甲氧基香豆素 0.2g/kg或0.3g/kg注入麻醉大鼠十二指肠,30分钟后胆汁分泌量平均增加50%或180%。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0.3g/kg,3小时内胆汁平均增加73.86%。茵陈色原酮亦为主要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对羟基苯乙酮对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亦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亦有同样作用。另有报道,茵陈成分的利胆作用强度依次为茵陈香豆酸A、茵陈香豆酸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
注射液
0mg/kg茵陈色原酮、大鼠静脉注射l00mg/kg茵陈色原酮均有明显利胆作用,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不明显,茵陈煎剂还能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对肝脏的影响
给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g,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口服液
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表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茵陈蒿水煎剂0.25ml/10g 灌胃 给于小鼠,每日2次,连续4天,测定肝P450含量。结果表明:茵陈水煎剂能使小鼠肝P450含量增加,肝/体重比增大,异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初步表明茵陈水煎剂对小鼠肝酶有诱导作用。由于肝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谢,诱导肝酶可能与茵陈利胆、退黄等功能有关。
茵陈中某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CCl4或半乳糖诱发的大白鼠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其强度依次为茵陈色原酮、东莨菪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槲皮素、异鼠李黄素。茵陈蒿汤复方中的有效成分能非常显著地降低急性黄疸大白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对血清胆红素(SB)的作用则较轻微。此外,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肝细胞损害呈强抑制作用。
3、解热作用
对小鼠正常体温的影响: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茵陈素水悬剂40、80mg/kg,对照用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前的正常体温分别为37.7±0.06、37.8±0.07和37.7±0.08℃(X±SE),给药后30分钟测定体温,其均值分别为36.3±0.05、35.5±0.04和37.6±0.08℃。给药组的体温均较给药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无变化。另按40、20mg/kg剂量,腹腔注射两组小鼠,连续测定体温,40mg/kg剂量组降温持续可达6小时,20mg/kg组3小时左右体温逐渐恢复。
对大鼠正常体温的影响:取体重40-60g大鼠,分别以口服或腹腔注射给于茵陈素,分5个剂量组(125、250、500mg/kg和5、20、40mg/kg),并设氯丙嗪阳性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给药后0.5,1,2,3,4,8小时各测肛温1次。结果给药组对大鼠正常体温均有明显的下降,作用的强弱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降温幅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加,作用时间随剂量增大而延长。一般在给药后 0.5小时即可出现体温下降,1-2小时达高峰,维持时间4小时左右。
对鲜啤酒酵母菌致大鼠的解热作用: 口服茵陈素(1%西黄芪胶混悬)250mg/kg与口服复方安乃近(氨基比林400mg/kg、安乃近600mg/kg)以及口服等体积1%西黄芪胶液作为对照。结果茵陈素与复方安乃近对鲜啤酒酵母致热大鼠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均从给药后0.5小时出现退热,2小时左右可降低体温约3℃,维持时间可达4小时左右。
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的解热和预防作用:腹腔注射茵陈素40mg/kg与阳性对照氨基比林80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给药3小时后的体温下降速度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且茵陈素的预防发热作用高于氨基比林(P<0.05)。
茵陈素20mg/kg 腹腔注射,对过期伤寒菌和2,4-二硝基苯酚所致热的家兔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4、降血脂、扩张冠脉及促纤溶作用
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灌胃茵陈煎剂3g/kg,用药2-3周后,治疗组血清胆固醇分别下降19.2mg%和30mg%,β-脂蛋白亦明显下降,动脉壁粥样硬化较对照组轻,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茵陈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茵陈注射液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可使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增加。经夏钙时间测定、抗凝血酶作用观察、蛋白电泳、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葡萄球茵聚集试验、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测定等证明菌陈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抑制NE、5-HT、HIS和At-Ⅱ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方式与硝酸甘油很相似。
5、降血压作用
茵陈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挥发油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血压作用。后者0.4-10mg/kg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全麻或局麻大鼠、猫与兔均有显著降血压效果。此作用不被六烃季胺和阿托品阻断,不被苄胺唑啉所加强,也不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以1/50-1/10静脉注射剂量作椎动脉注射时,降血压强度和全量大致相等,提示其降血压作用可能为中枢性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在位兔心和猫心的收缩力有增强作用。滨蒿内酯有显著的降压和安宁作用。降压作用比甲基多巴强,犬静脉注射l0mg/kg可使血压下降58.6%,持续时间160分钟,在同样剂量下,甲基多巴血压下降12.4%,持续时间120分钟。滨蒿内酯还有利尿作用。
茵陈
茵陈
6、抗菌、消炎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煎剂能完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1:100的浓度对人型与牛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茵陈色原酮体外试验对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有拮抗作用。茵陈二炔酮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皮肤病原性丝状菌作用强大,表现为杀菌作用,经长时间100℃以上高温处理,其抗菌力仍不减低。在0.25μg/ml浓度下还能完全阻止猩红色毛癣茵的生长繁殖。滨蒿内酯对鼠角叉菜胶引起的浮肿有抗炎作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均显示有镇痛作用。
7、对平滑肌的作用
茵陈煎剂和醇浸剂对离体兔肠略有兴奋作用。水浸剂可抑制犬在位与兔离体肠肌活动。挥发油可降低蛙及兔离体肠的活动与张力。精制浸液对兔未孕及豚鼠产后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未孕豚鼠子宫的兴奋作用可为苯海拉明所拮抗。
8、对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茵陈蒿水煎剂对致癌剂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TA98移码型、TA100 碱基置换型突变变回复突变抑制实验表明,茵陈蒿水煎剂对AFB1的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可能对预防肝癌有意义。
9、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茵陈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具有升高白细胞数目、利胆止血、抗生育等作用。口服茵陈250mg/kg可明显增强移植肿瘤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10、其他作用
本品及其成分还有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平喘、抑杀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MethA细胞作用。
毒性研究
犬每天口服茵陈精制浸液(相当1g剂量的生药),未见毒性反应,仅有安静、思睡现象。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给小白鼠1次口服10g/kg,动物多呈静卧状态、呼吸困难,一般在5小时死亡,小白鼠1次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246g/kg。
毒性:6,7-二甲氧基香豆素灌胃对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940mg/kg。
大鼠每日灌胃50%煎剂5ml,连续2周,其食欲和体重与对照组无差异。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497mg/kg,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7246mg/kg。死亡大多发生在服药后4小时内,死前有阵发性惊厥。30-50mg/kg静脉注射,可使部分猫、兔心电图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
茵陈二炔酮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为6.98mg/kg。对羟基苯乙酮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5g/kg,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2.2g/kg。小鼠腹腔注射茵陈素的生理盐水混悬剂、50%聚乙二醇400混悬剂以及口服1%西黄芪胶混悬剂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2.5±28.0mg/kg;105.0±10.5mg/kg;1373.0±79.0mg/kg。茵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匍伏、思睡、流涎。
5茵陈食疗编辑
茵陈麦饭
茵陈精拣细择,除去黄叶败叶,剪掉根部;
用清水淘洗七八遍之后,平摊在竹筐里沥去水分;
叶子湿漉漉的时候就开始筛入面粉,不多不少,刚刚能薄薄裹上一层即可;
放入食盐、花椒面、葱花搅拌均匀;
大火蒸8到10分钟出锅;
剁一些蒜苗或榨点蒜汁,淋点芝麻油,最好再掰几段干辣子,油泼之后即可食用。[4]
6栽培技术编辑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茵陈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翻地前施入农家肥,由于香薷种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细。
种植方法
用种子、分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直播法:于春季3月播种,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后,按行株距25cm×20cm开穴播种。条播,按行株距2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
育苗移栽法:2月育苗、撒播,上覆细土一层,以不见种子为度。苗高6-8cm时,要及时拔去杂草,苗高10-12cm,移栽。
分株繁殖:3-4月挖掘老株,分株移栽。
茵陈直播宜采用条播或撒播。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整地下种后,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施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排灌施肥,并在植物表面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护禾苗茁壮成长。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生长期间,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结合追施人粪尿2-3次。
病虫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菌核病。虫害有地老虎等。
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5]
7其它相关编辑
为一多型种,在欧洲不少作者常分成许多亚种及变种。就我国各地所产而言,变化亦相当大,新疆所产的叶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至近卵形,甘肃所产的小苞片极宽大,果时近于圆形,深红色,福建所产的花萼近于无毛,湖南部分标本花序明显呈角柱形,台湾与大陆上述以外的地区所产的小苞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圆形以及花萼多毛这两点上是一致的,但常发现有雌花两性花异株现象。[1]
8词条图册
茵陈茵陈
茵陈茵陈
参考资料:
1.
牛至
2.
茵陈
3.
茵陈的鉴别方法
4.
最是一年春好味_茵陈_益气_凤凰资讯
5.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词条标签:
生物物种 植物 医学 中药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茵陈</big> '''
|-
| [[File:茵陈1.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gss0.baidu.com/9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aa18972bd40735fa97831ea492510fb30f2408bf.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D2%F0%B3%C2 来自 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茵陈
'''别 称''':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
'''门''':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山东、陕西、山西等省等地
'''纲''' : 合瓣花亚纲
'''界''':植物界
'''拉丁学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目''':管状花目
|}
茵陈(学名: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别名耗子爪、绒蒿,菊科牛至属植物。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有清热利湿、退黄等功效。
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学名
茵陈
别称
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
门
被子植物门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科
菊科
族
塔花族
拉丁学名
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亚科
野芝麻亚科
属
牛至属
展开
目
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主要价值
主要功效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性研究
5茵陈食疗
6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种植方法
田间管理
病虫防治
7其它相关
8词条图册
1形态特征编辑
商品通称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
茵陈
茵陈(5)
叶具柄,柄长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圆形,被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4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钝或稍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上面亮绿色,常带紫晕,具不明显的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下面淡绿色,明显被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侧脉3-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多少突出;苞叶大多无柄,常带紫色。
4月初茵陈的形态
4月初茵陈的形态
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由多数长圆状在果时多少伸长的小穗状花序所组成;苞片长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锐尖,绿色或带紫晕,长约5毫米,具平行脉,全缘。花萼钟状,连齿长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多少显著,萼齿5,三角形,等大,长0.5毫米。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钟形,长7毫米,两性花冠筒长5毫米,显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显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开张,长2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均长圆状卵圆形。雄蕊4,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内藏,花丝丝状,扁平,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两性花由三角状楔形的药隔分隔,室叉开,而雌性花中药隔退化雄蕊的药室近于平行。花盘平顶。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
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稜,褐色,无毛。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茵陈</big> '''
|-
| [[File:茵陈2.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yunyao.net/images/upload/Image/901348161_1296044344.jpg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D2%F0%B3%C2 来自 搜狗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茵陈
|}
花期7-9月,果期10-12月。[1]
2生长环境编辑
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1]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
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
3分布范围编辑
产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西藏;[1]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1]
4主要价值编辑
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1]
药材简介:
茵陈英文名: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其他别名:芦蒿,白蒿,松毛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主要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2]
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茵陈
茵陈
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绵软如绒;茎长7~10c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3]
药材应用鉴别
茵陈与青蒿,二者均气味芳香,能解湿热,故湿热黄疸,湿温,暑温之证,均可应用。但茵陈主入脾胃,为退黄主药;青蒿主入肝,胆,功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温之火,为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暑温壮热所常用。
化学成分
滨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对-聚伞花素、苎烯、紫苏烯、α-水芹烯、百里香酚、α-、β-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滨蒿素、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菌陈含挥发油, 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黄烯、达瓦酮、茵陈炔酮、丁香酚、异丁香酚、萘、苯甲醛、龙脑.另含茵陈色原酮、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另据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蒿素A、B。
药理作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结构式
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结构式
1、利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
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本品水浸剂0.25g/kg,或精制浸剂(去除及未去除挥发油)1g/kg静脉注射于急性胆囊插管犬,或以精制浸剂1g/kg给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不论对健康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犬,均有利胆作用,胆汁分泌量增加时其干重也增加。6,7-二甲氧基香豆素 0.2g/kg或0.3g/kg注入麻醉大鼠十二指肠,30分钟后胆汁分泌量平均增加50%或180%。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0.3g/kg,3小时内胆汁平均增加73.86%。茵陈色原酮亦为主要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对羟基苯乙酮对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亦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亦有同样作用。另有报道,茵陈成分的利胆作用强度依次为茵陈香豆酸A、茵陈香豆酸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
注射液
0mg/kg茵陈色原酮、大鼠静脉注射l00mg/kg茵陈色原酮均有明显利胆作用,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不明显,茵陈煎剂还能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对肝脏的影响
给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g,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口服液
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表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茵陈蒿水煎剂0.25ml/10g 灌胃 给于小鼠,每日2次,连续4天,测定肝P450含量。结果表明:茵陈水煎剂能使小鼠肝P450含量增加,肝/体重比增大,异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初步表明茵陈水煎剂对小鼠肝酶有诱导作用。由于肝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谢,诱导肝酶可能与茵陈利胆、退黄等功能有关。
茵陈中某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CCl4或半乳糖诱发的大白鼠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其强度依次为茵陈色原酮、东莨菪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槲皮素、异鼠李黄素。茵陈蒿汤复方中的有效成分能非常显著地降低急性黄疸大白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对血清胆红素(SB)的作用则较轻微。此外,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肝细胞损害呈强抑制作用。
3、解热作用
对小鼠正常体温的影响: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茵陈素水悬剂40、80mg/kg,对照用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前的正常体温分别为37.7±0.06、37.8±0.07和37.7±0.08℃(X±SE),给药后30分钟测定体温,其均值分别为36.3±0.05、35.5±0.04和37.6±0.08℃。给药组的体温均较给药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无变化。另按40、20mg/kg剂量,腹腔注射两组小鼠,连续测定体温,40mg/kg剂量组降温持续可达6小时,20mg/kg组3小时左右体温逐渐恢复。
对大鼠正常体温的影响:取体重40-60g大鼠,分别以口服或腹腔注射给于茵陈素,分5个剂量组(125、250、500mg/kg和5、20、40mg/kg),并设氯丙嗪阳性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给药后0.5,1,2,3,4,8小时各测肛温1次。结果给药组对大鼠正常体温均有明显的下降,作用的强弱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降温幅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加,作用时间随剂量增大而延长。一般在给药后 0.5小时即可出现体温下降,1-2小时达高峰,维持时间4小时左右。
对鲜啤酒酵母菌致大鼠的解热作用: 口服茵陈素(1%西黄芪胶混悬)250mg/kg与口服复方安乃近(氨基比林400mg/kg、安乃近600mg/kg)以及口服等体积1%西黄芪胶液作为对照。结果茵陈素与复方安乃近对鲜啤酒酵母致热大鼠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均从给药后0.5小时出现退热,2小时左右可降低体温约3℃,维持时间可达4小时左右。
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的解热和预防作用:腹腔注射茵陈素40mg/kg与阳性对照氨基比林80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给药3小时后的体温下降速度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且茵陈素的预防发热作用高于氨基比林(P<0.05)。
茵陈素20mg/kg 腹腔注射,对过期伤寒菌和2,4-二硝基苯酚所致热的家兔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4、降血脂、扩张冠脉及促纤溶作用
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灌胃茵陈煎剂3g/kg,用药2-3周后,治疗组血清胆固醇分别下降19.2mg%和30mg%,β-脂蛋白亦明显下降,动脉壁粥样硬化较对照组轻,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茵陈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茵陈注射液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可使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增加。经夏钙时间测定、抗凝血酶作用观察、蛋白电泳、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葡萄球茵聚集试验、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测定等证明菌陈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抑制NE、5-HT、HIS和At-Ⅱ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方式与硝酸甘油很相似。
5、降血压作用
茵陈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挥发油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血压作用。后者0.4-10mg/kg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全麻或局麻大鼠、猫与兔均有显著降血压效果。此作用不被六烃季胺和阿托品阻断,不被苄胺唑啉所加强,也不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以1/50-1/10静脉注射剂量作椎动脉注射时,降血压强度和全量大致相等,提示其降血压作用可能为中枢性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在位兔心和猫心的收缩力有增强作用。滨蒿内酯有显著的降压和安宁作用。降压作用比甲基多巴强,犬静脉注射l0mg/kg可使血压下降58.6%,持续时间160分钟,在同样剂量下,甲基多巴血压下降12.4%,持续时间120分钟。滨蒿内酯还有利尿作用。
茵陈
茵陈
6、抗菌、消炎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煎剂能完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1:100的浓度对人型与牛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茵陈色原酮体外试验对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有拮抗作用。茵陈二炔酮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皮肤病原性丝状菌作用强大,表现为杀菌作用,经长时间100℃以上高温处理,其抗菌力仍不减低。在0.25μg/ml浓度下还能完全阻止猩红色毛癣茵的生长繁殖。滨蒿内酯对鼠角叉菜胶引起的浮肿有抗炎作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均显示有镇痛作用。
7、对平滑肌的作用
茵陈煎剂和醇浸剂对离体兔肠略有兴奋作用。水浸剂可抑制犬在位与兔离体肠肌活动。挥发油可降低蛙及兔离体肠的活动与张力。精制浸液对兔未孕及豚鼠产后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未孕豚鼠子宫的兴奋作用可为苯海拉明所拮抗。
8、对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茵陈蒿水煎剂对致癌剂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TA98移码型、TA100 碱基置换型突变变回复突变抑制实验表明,茵陈蒿水煎剂对AFB1的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可能对预防肝癌有意义。
9、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茵陈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具有升高白细胞数目、利胆止血、抗生育等作用。口服茵陈250mg/kg可明显增强移植肿瘤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10、其他作用
本品及其成分还有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平喘、抑杀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MethA细胞作用。
毒性研究
犬每天口服茵陈精制浸液(相当1g剂量的生药),未见毒性反应,仅有安静、思睡现象。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给小白鼠1次口服10g/kg,动物多呈静卧状态、呼吸困难,一般在5小时死亡,小白鼠1次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246g/kg。
毒性:6,7-二甲氧基香豆素灌胃对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940mg/kg。
大鼠每日灌胃50%煎剂5ml,连续2周,其食欲和体重与对照组无差异。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497mg/kg,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7246mg/kg。死亡大多发生在服药后4小时内,死前有阵发性惊厥。30-50mg/kg静脉注射,可使部分猫、兔心电图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
茵陈二炔酮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为6.98mg/kg。对羟基苯乙酮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5g/kg,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2.2g/kg。小鼠腹腔注射茵陈素的生理盐水混悬剂、50%聚乙二醇400混悬剂以及口服1%西黄芪胶混悬剂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2.5±28.0mg/kg;105.0±10.5mg/kg;1373.0±79.0mg/kg。茵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匍伏、思睡、流涎。
5茵陈食疗编辑
茵陈麦饭
茵陈精拣细择,除去黄叶败叶,剪掉根部;
用清水淘洗七八遍之后,平摊在竹筐里沥去水分;
叶子湿漉漉的时候就开始筛入面粉,不多不少,刚刚能薄薄裹上一层即可;
放入食盐、花椒面、葱花搅拌均匀;
大火蒸8到10分钟出锅;
剁一些蒜苗或榨点蒜汁,淋点芝麻油,最好再掰几段干辣子,油泼之后即可食用。[4]
6栽培技术编辑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茵陈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翻地前施入农家肥,由于香薷种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细。
种植方法
用种子、分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直播法:于春季3月播种,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后,按行株距25cm×20cm开穴播种。条播,按行株距2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
育苗移栽法:2月育苗、撒播,上覆细土一层,以不见种子为度。苗高6-8cm时,要及时拔去杂草,苗高10-12cm,移栽。
分株繁殖:3-4月挖掘老株,分株移栽。
茵陈直播宜采用条播或撒播。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整地下种后,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施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排灌施肥,并在植物表面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护禾苗茁壮成长。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生长期间,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结合追施人粪尿2-3次。
病虫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菌核病。虫害有地老虎等。
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5]
7其它相关编辑
为一多型种,在欧洲不少作者常分成许多亚种及变种。就我国各地所产而言,变化亦相当大,新疆所产的叶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至近卵形,甘肃所产的小苞片极宽大,果时近于圆形,深红色,福建所产的花萼近于无毛,湖南部分标本花序明显呈角柱形,台湾与大陆上述以外的地区所产的小苞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圆形以及花萼多毛这两点上是一致的,但常发现有雌花两性花异株现象。[1]
8词条图册
茵陈茵陈
茵陈茵陈
参考资料:
1.
牛至
2.
茵陈
3.
茵陈的鉴别方法
4.
最是一年春好味_茵陈_益气_凤凰资讯
5.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词条标签:
生物物种 植物 医学 中药